中国医科大学2005病理学笔记(76)

中国医科大学 /2007-11-12


    总之,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贯穿在结核病的始终。但二者消长则取决于结核菌数量和毒力的大小以及机体抵抗力等因素。年龄、营养状况、有无全身性疾病(尤其矽肺、糖尿病、细胞免疫缺陷、先天性心脏病)等均可影响抵抗力,当菌量少、毒力弱,机体抵抗力强时,以免疫反应占优势,疾病向好转、痊愈发展;反之,以变态反应为主时,局部病变进展并迅速恶化。卡介苗是一种经处理后无毒力的牛型结号杆菌疫苗,用它接种于尚未感染结核杆菌人的(主要是新生儿)皮内,以代替初次结核杆菌感染,诱发迟发型变态反应。当再次感染结核杆菌时机体已具有获得性免疫力,这是目前预防结核病的一种有效办法。
   【基本病理变化】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炎症常呈慢性经过,并形成具有特征性的肉芽肿性病变。由于感染的菌量和毒力及受感染组织的特性不同,还由于机体在感染过程中不同时期免疫力和变态反应的消长,使病变十分复杂。基本病变不外是渗出、变质和增生。
    1、渗出性病变当细菌数量多,机体的免疫力低和变态反应明显时,常出现渗出性病变,多发生在疾病早期或病变恶化时;好发于肺、浆膜、滑膜。脑膜的结核杆菌感染。渗出的成分主要是浆液和纤维素,早期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但很快被巨噬细胞所取代,严重时还有大量红细胞漏出。渗出病变不稳定,可完全吸收,也可转变为增生为主的病变;当变态反应剧烈时,大片渗出性病变迅速坏死,转为变质为主的病变。
    2、增生性病变当细菌量少,毒力低、免疫力强时,发生增生性病变。病变最初是局部中性粒细胞浸润,很快即被巨噬细胞取代。巨噬细胞主要来自血中的单核细胞,部分来自结缔组织中的组织细胞。由于细胞免疫反应的结果,活化了的巨噬细胞对结核杆菌有很强的吞噬、消化能力,但在杀灭细菌的同时,由于结核杆菌中的磷脂被分解后产生结核酸,能使巨噬细胞转变为多角形、胞质丰富、境界不清、连络成片的上皮样细胞。有时多个上皮样细胞融合在一起,或上皮样细胞的胞核经多次分裂而胞质未分开则形成郎罕巨细胞。后者为多核巨细胞,胞质丰富,核多排列在周边,常呈马蹄形。在结核病时,这种上皮样细胞、郎罕巨细胞加上外围致敏的T淋巴细胞等常聚集成结节状,构成结核性肉芽肿,又称结核结节,为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大多数结核杆菌在结核结节形成过程中已被消灭或抑制,抗酸染色不易检到细菌,当有较强的变态反应出现时,结核结节中央便形成干酪样坏死。单个结核结节肉眼不易看到,几个结节融合成较大结节时,肉眼才能见到,为灰白色、粟粒大小、境界清楚的病变,干酪样坏死多时呈现淡黄色。
    增生性病变如进一步好转,则上皮样细胞变为纤维母细胞,病灶周围结缔组织增生,结核结节纤维化。
    3、变质性病变当细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变态反应强烈时,上述增生、渗出病变均可发生干酪样坏死。坏死组织可较长时期保持凝固状态而不被液化。干酪样坏死液化的机理尚未完全明确,可能因病灶中有继发感染,出现大量中性粒细胞,后者破坏后溶酶体释放蛋白水解酶,可使干酪样坏死液化;也可能与巨噬细胞释放水解酶有关。新鲜的干酪样坏死灶内含有结核杆菌,一旦坏死物液化,则菌量大增。坏死物液化有利于坏死物排出而病变消除,但却成为细菌播散的来源,也是造成恶化的原因。
    以上三种基本病理变化往往同时存在,但随着病变的慢性经过,可互相转化。
    【结核病的转归】
    1、吸收消散渗出性病变可通过淋巴管,微静脉吸收。细小的干酪样坏死及小范围的增生病变也可有吸收的机会。如发生在肺,X线检查时渗出性病变为边缘模糊的絮状阴影,随着渗出物吸收,阴影缩小以至消失。
    2、纤维化钙化较大的结核性肉芽肿(由多数结核结节组成)可通过纤维时细胞增生、纤维化而愈合;未被完全吸收的渗出性病变和小的干酪样坏死灶也可通过机化、纤维化而愈合;较大的干酪样坏死灶则在病灶周围发生机化,最后将病灶包裹,经过若干时日,中央的干酪样坏死逐渐干燥,有钙盐沉积而发生钙化。在被包裹或发生钙化的的干酪样坏死灶中,尚可有少量细菌存活,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结核病变可以复发,发生纤维化的肺内病灶,X线检查为边缘清楚、密度增大的阴影;钙化灶为密度极大、境界清晰的阴影。
    3、浸润进展当疾病恶化时,在原有病灶周围发生渗出性病变,随之转为干酪样坏死,在此基础上周围又出现新的渗出和坏死,如此反复进行,使病灶进一步扩大。X线检查为原有病灶周围出现模糊的絮状阴影,如有干酪样坏死出现,则该处密度增高。
    4、液化播散干酪样坏死可液化,液化的坏死物(内有大量结核杆菌)可通过自然管道排出,而在局部则留下空洞,并可进一步播散。如肺结核空洞排出的干酪样坏死物通过支气管播散到肺内其它部位,形成新的渗出和坏死病灶。X线检查空洞部位出现透亮区,空洞以外部位有深浅不一的阴影,即是播散病灶。液化灶内结核杆菌也可通过淋巴管和血道播散到全身。
     一、肺结核病
    结核杆菌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由呼吸道侵入人体,所以肺是发生结核病最多见的部位。由于机体对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结核杆菌的反应性不同,因而肺部病变的发生、发展也不相同,故将肺结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一)原发性肺结核病
    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称原发性肺结核病(primary pulmonarytuberculosis)。多见于儿童,少见于成人,故又称儿童型肺结核病。
    1、病理变化结核杆菌随空气吸入而到达通气良好的支气管系统的末端,所以病变常出现于肺叶的边缘区,即靠近胸膜处,一般只有1个,以右肺上叶下部、下叶上部为多见,称原发病灶,病灶开始为渗出性,接着中央部位发生干酪样坏死。原发病灶呈圆形,直径多在1cm左右,色灰黄,由于是初次感染,机体缺乏对结核杆菌的特异性免疫力,故病变很快由渗出变为变质,细菌得到繁殖,并迅速侵入局部引流淋巴管,到达所属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引起结核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后者表现淋巴结肿大和干酪样坏死。受累的淋巴结常为数个,可达到鸽蛋大。肺的上述原发病灶、肺门淋巴结干酪样坏死加上引流淋巴管炎三者合称为原发综合征(primary cornplex),为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形态特征。x线检查时显示哑铃状病灶阴影。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半岛在线注册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半岛在线注册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半岛在线注册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半岛在线注册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