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斌《国际关系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良心整理,打印版)(21)

本站小编 半岛在线注册/2016-09-12


(1)伊拉克从此陷入遭受孤立和受制裁的困境,内源耗尽,外债累累,社会经济严重倒退。这一仗彻底断送了伊拉克10年来称霸中东的梦想。
(2)美国通过这场战争不仅巩固了对沙特、科威特等主要石油大国的政治影响,而且实现了其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存在。
(3)战争加剧了阿拉伯世界的***,并使以伊拉克为首的阿拉伯激进派严重受挫,这正是美国求实不得的。
(4)苏联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遭到了进一步削弱,自此之后,在中东已无稳定的阵地。而美国则赢得了这场全球霸权主义与地区霸权主义较量的胜利,在中东地区演示出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的实力与地位。然而,美国所追求的真正目标是建立冷战后的世界新秩序,海湾正好成了美国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试验场。
《新欧洲巴黎宪章》
       1990年11月欧安会特别首脑会议在巴黎克莱贝尔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其最为重要的成果是欧安会43国签署了《新欧洲巴黎宪章》。它强调“欧洲对抗和***的时代已经结束”,各国今后的关系将“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它对美、苏、英、法四大国9月份签署的确认两德统一的条约表示欢迎,并对欧安会所有成员国在人道、安全、经济、文化、环境保护等几个领域的合作作出了安排。并决定将欧安会制度化和机制化,从而增强欧安会在欧洲裁军、政治和经济合作等方面的职能。
       实际上,《宪章》是对1989年以来欧洲政局大变动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它以几乎所有欧洲国家(包括美国和加拿大)达成共识的形式,正式宣告了美苏分治德国、分治欧洲的雅尔塔体系的崩溃,并勾画了欧洲的未来,对稳定过渡时期的欧洲局势起了积极作用。
“世界新秩序”
       1990年9月,布什在美国国会讲话中首次公开提出“世界新秩序”的构想,之后又进一步补充和阐述了“世界新秩序”。其主要内容有:
(1)强调美国的领导作用。
(2)加强同盟友的伙伴关系。
(3)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4)推动苏联的“合作”。
       布什的“世界新秩序”是冷战结束之初美国设计的关于国际格局的蓝图。其核心是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导地位,指导思想是美国的价值观和理想,目标是建立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稳定和安全的世界”。其实这是美国的一个历史传统,与从威尔逊到罗斯福的主张几乎是一脉相承的。然而,该主张并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同,布什没有实现这一愿望就离开了白宫。
世贸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P.526)
(1)简介
(2)成立与发展: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于1995年1月1日成立。
(3)机构设置:部长大会——总理事会、秘书处
(4)目标与职能
(5)评价
简述东欧剧变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1)原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2)过程:(速度快,出乎意料)1989年,波兰、匈牙利、东德 —— 多米诺骨牌效应: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 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
(3)影响:
① 新政权在否定苏联制度模式、清算苏联霸权主义的同时,几乎无一例外地奉行与苏联拉开距离、向西方靠拢断地新外交政策,使苏东同盟关系遭到致命打击。
② 迅速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也使世界地缘政治发生深刻变化。它打破了两极格局的均衡状态,是世界力量的对比发生严重倾斜,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对资本主义国家有利,对西方有利,对美国有利。它也在事实上结束了战后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集团对立的局面,奏响了雅尔塔体系崩溃的序曲。
恐怖主义
(1)定义:是恐怖主义行为者为了达到一定政治或社会目的,采用突发性暗杀、绑架、劫机、爆炸、网络攻击等暴力或破坏手段,或以暴力或破坏手段相威胁,来制造社会恐怖,从而实现其目的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总称。
(2)发展:自20世纪中期国际恐怖主义滋生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蔓延,现已成为人类安全的最大威胁。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恐怖分子更多的采用高科技手段为其恐怖活动服务,恐怖器材和装备的高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电脑恐怖活动和利用生化武器的超级恐怖活动更加引人注目。2001年的“9?11”袭击震惊了全世界,标志着恐怖主义浪潮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
(3)评价: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上国家、民族、阶级、宗教间各种尖锐复杂矛盾的反映,是国际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本质、特点、国际背景、主要目标、“9?11”)
复习题:
2. 简述德国统一的进程。(P.497)
(1)统一的时机:
1989年,东德政局的突变和柏林墙的开放 —— “十点计划”、美苏开绿灯、法英顺应形势 —— “2+4”方案,四大国默许统一
(2)统一问题的解决:
1990年3月东德大选,德国联盟胜出,两德很快就统一的目标、方式和时间达成一致,进入实质性的具体落实阶段。—— 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的解决 ——1990年10月3日零时,东德正式加入西德,战后德国***的历史宣告结束。
3. 两极格局和平终结的原因。
(1)苏联自己衰败解体。(内因,根本原因)
① 苏联长期坚持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使整个社会日益僵化,失去了生机与活力。(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思想理论方面、经济方面、政治方面)
② 苏联进行的军备竞赛和对外扩张,导致自身实力过度消耗和衰退。(军费开支)
③ 戈尔巴乔夫进行的改革,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直接导致苏联****。(忽视国情,急于求成,埋下祸根;遇到困难时妄想依赖西方)
(2)美国对苏联推行“遏制”战略。(重视非军事手段:打击亲苏政权,“和平演变”政策)
(3)多种力量中心的崛起和大国争霸方式的改变。(欧共体、日本、中国、印度、东盟;经济因素)
4. 如何理解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相关话题/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