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斌《国际关系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良心整理,打印版)(26)

本站小编 半岛在线注册/2016-09-12


   (1)欧洲大陆间的力量平衡通过“均势”得以维持,欧陆几大国基本上处于势均力敌状态,隔海相望的英国扮演着制衡者的角色。
   (2)为了维持大国间的力量均衡,不惜牺牲战败国和小国的利益,对它们的领土进行肆无忌惮的分割、蚕食、吞并。
   (3)通过均势防止了大国间战争的进一步升级和对现存秩序的破坏。
   (4)各大国各自发展了自身的实力,相近的实力保证了均势的实现和国际体系的稳定。
(5)这时的“均势”原则只适用于欧洲具有共同传统的大国,并借此来保证大国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统治。换句话说,此时的“均势”格局只是欧洲大国权力关系和结构的一种反映,“均势”原则也只是欧洲大国间制定和遵循的外交游戏规则,并不适用于世界其他地方。
3. 冷战后第三世界不断被边缘化的原因
    “第三世界”一般就是指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冷战结束之后,第三世界在危机与嬗变中抉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本身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经济有所发展。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在目前的世界经济版图中,还有许多国家仍然处于欠发达状态,使之难以融入世界发展的进程中来,从而出现了不断被边缘化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
(1)深刻的历史根源:长期作为西方国家殖民地,饱受掠夺与蹂躏。其经济发展主要是为了给西方国家提供各种原材料和市场,经济结构单一,依赖性强,产业基础薄弱;其政治发展模式主要是被西方国家强加给的,由于照搬模式而常常与本国国情不符,致使国内政局不稳、社会混乱,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2)冷战的终结把第三世界置于一个非常困难的境地。原来作为美苏争霸争夺对象的第三世界的外援急剧减少,再加上受国际经济旧秩序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下跌,许多国家的出口能力进一步下降,一些严重依赖外援的国家面临严重困难,经济普遍恶化。贫富悬殊和政治腐败盛行,加剧民众的不满。
(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少有的历史机遇,也是空前的严峻挑战。一些本身内部条件恶劣的国家在全球化面前受到的是巨大的压力和冲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急剧扩大,贫困问题更加突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南北经济、技术差距进一步拉大,发展中国家在南北关系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4)西方人权与民主化的压力以及政策的失误。在内部民主化与多样化的要求、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诱压下,第三世界国家大多选择了西方的多党制、代议制道路,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有成功者,亦有失败者。在民主化进程中,一些殖民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部族矛盾爆发出来。拉美民主化进程并未改善其经济形势;非洲的民主化浪潮使经济在缓慢的发展中有所起色,但并未能阻止其在全球化进程中被“边缘化”的命运。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失误又造成了人口爆炸、环境恶化、粮食产量下滑等一系列危机。如非洲的许多国家。
(5)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国际金融风险增大,发生在拉美和东亚的金融危机给相关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导致了一些国家的政权变更。1997年夏,规模空前的东亚金融危机铺天盖地而来,使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人民几十年来的奋斗化为乌有。
(6)内战和地区冲突。一些地区因民族矛盾、宗教对立、领土纠纷、资源分配等引发的内战和冲突时有发生,使这些地区的恢复和发展面临十分艰难的前景。如:波黑内战、科索沃问题、巴以冲突、印巴冲突、朝鲜半岛问题、索马里内战、埃厄全面冲突、卢旺达大屠杀、刚果持久的内战,等等。这些冲突久拖不决,并呈现顽固化、持久化趋势,使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上始终无法摆脱动荡不宁的负面形象,严重影响第三世界国家的整体发展。
(7)无力解决所面临人口、资源、环境、难民、恐怖主义和跨国界犯罪等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综上所述,冷战的终结和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使第三世界的一些国家通过自身的改革或通过地区联合,走上了自强之路,但同时,还有不少国家则被进一步边缘化,甚至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而创其存在的经济危机引起政局的动荡,政治动荡反过来又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调整和复兴,使众多第三世界国家面临日益严峻的局面。贫困、疾病、冲突、生态破坏等仍是困扰第三世界发展的主要问题,更为严重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并没有给第三世界带来实惠,发而加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些并非仅是第三世界的问题,也是向我们这个“地球村”发出的世界性的挑战。
 

相关话题/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