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缓刑,前罪和后罪实行数罪并罚()。
A.再犯故意犯罪B.再犯过失犯罪
C.发现遗漏了其他故意犯罪D.发现遗漏了其他过失犯罪
【答案】ABCD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缓刑的法律后果。《刑法》第77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根据这一规定,在缓刑考验期间,再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实行数罪并罚。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20.减刑的对象包括()。
A.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B.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
C.被判处拘役的罪犯D.被判处管制的罪犯
【答案】ABCD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减刑的刑种。《刑法》第78条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年。”根据这一规定,可以减刑的刑种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四种,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21.下列犯罪中,哪几种犯罪可以由单位构成()。
A.偷税罪 B.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C.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D.行贿罪
【答案】AC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具体个罪的单位主体。根据刑法第211条的规定,偷税罪的主体包括单位;根据刑法第313条的规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主体不包括单位;根据刑法第346条的规定,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主体包括单位;根据刑法第389条的规定,行贿罪的主体不包括单位。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
【考生注意】刑法第389条规定的行贿罪,其主体只是自然人,不包括单位。刑法第393条规定的是单位行贿罪,这是一个纯正的单位犯罪,其主体只是单位,不包括自然人。换言之,按照刑法的规定,行贿罪和单位行贿罪是两个独立的犯罪。对此,考生往往将这两个罪相混淆。
22.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包括()。
A.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
B.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
C.受委托经营、管理国有财物的人员所经营、管理的国有财物
D.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
【答案】AB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刑法》第270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根据这一规定,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包括两种: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和埋藏物。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
23.抢劫罪与抢夺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A.犯罪客体不同B.犯罪目的不同
C.犯罪手段不同D.犯罪结果不同
【答案】ACD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抢劫罪和抢夺罪的区别。抢夺罪和抢劫罪都是行为人当着被害人的面公然的实施夺取财物的行为;主观上都是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为直接故意;主体都是一般主体。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侵犯的客体不同。抢夺罪侵犯的客体是简单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而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和他人的人身权利。(2)犯罪手段表现不同。抢夺罪是趁人不备公然夺取财物,而抢劫罪则是行为人采取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或者直接将财物抢走。(3)犯罪结果不同。抢夺罪的法定结果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而抢劫罪的法定结果除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之外,还包括可能造成被害人伤亡的结果。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24.脱逃罪的主体不能包括()。
A.被宣告缓刑、假释并在考验期限内的犯罪分子
B.被判处管制、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C.被监视居住的被告人
D.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
【答案】ABCD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脱逃罪的主体。根据刑法第316条第1款的规定,只有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被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的人员、被司法机关采用拘传、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等强制措施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和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或者已经假释的罪犯,因其没有依法被关押,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