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以特定目的作为犯罪构成必要要件的犯罪是()。
A.走私淫秽物品罪B.传播淫秽物品罪
C.集资诈骗罪D.侵占罪
【答案】ACD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目的犯的典型个罪。根据刑法第152条的规定,构成走私淫秽物品罪,在主观上必须具有牟利或者传播的目的;根据刑法第192条的规定,构成集资诈骗罪,在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根据刑法第270条的规定,构成侵占罪,在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根据刑法第364条的规定,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不要求在主观上有特定的目的,而且,为了将本罪与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相区别,本罪在主观上不能具有牟利目的,所以传播淫秽物品罪不是目的犯。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考生注意】目前的考试大纲已经将走私淫秽物品罪排除出考试的范围,所以,考生对此罪不必掌握。
28.下列人员中,属于报复陷害罪犯罪对象的有()。
A.举报人B.控告人 C.申诉人 D.批评人
【答案】ABCD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报复陷害罪的犯罪对象。《刑法》第254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刑法这一规定,报复陷害罪的犯罪对象是举报人、控告人、申诉人和批评人,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29.洗钱罪中的“钱”是指下列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A.毒品犯罪B.贪污犯罪C.走私犯罪 D.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
【答案】ACD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刑法》第191条规定:“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一)提供资金帐户的;(二)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的;(三)通过转帐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四)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的。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刑法这一规定,洗钱罪的上游犯罪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犯罪不是洗钱罪的上游犯罪,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考生注意】2001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刑法修正案(三)》对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已经作了修订,由原来的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增加为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所以,目前洗钱罪的上游犯罪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四种。
30.根据刑法第356条的规定,对毒品犯罪人从重处罚的充分条件是()。
A.行为人过去因毒品犯罪被判过刑
B.行为人过去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被判过刑
C.行为人过去犯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
D.行为人过去因犯走私制毒物品罪被判过刑
【答案】BC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毒品再犯制度。《刑法》第356条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这就是我国刑法规定的毒品再犯制度。对毒品再犯制度,应当注意的是,前罪是特定之罪,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和非法持有毒品罪,后者是刑法第六章第七节规定的所有的毒品犯罪。前罪应当是受到刑罚处罚,至于受到何种刑罚及刑罚轻重,在所不论。前罪与后罪之间的时间间隔无论多长,都应当对后罪从重处罚。根据刑法对毒品再犯制度的规定,本题选项中,只有BC两项可以成为毒品再犯制度的前罪,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
【考生注意】我国刑法第356条规定的毒品再犯制度,是法律硕士入学考试常考的知识点之一,但是,对于这一制度,《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考试指南》的论述只是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的,从重处罚,这是错误的。根据刑法第356条的规定,毒品再犯制度的前罪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后罪不仅限于这两种犯罪,而是包括所有的毒品犯罪,对此,考生应予注意。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下列情形中,属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有()。
A.犯罪行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B.犯罪结果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
D.犯罪行为地与结果地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答案】ABCD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的属地原则。《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根据这一规定,在我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应当适用我国刑法,而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只要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就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32.在犯罪的客观方面要件中,属于必要要件的有()。
A.危害行为B.犯罪的地点 C.犯罪的时间D.犯罪的方法
【答案】A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的必要要件。按照我国刑法学理论通说,犯罪客观方面的必要要件只有危害行为,而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都是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只能是C。
33.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当从重处罚的情节有()。
A.共同犯罪中的主犯 B.累犯
C.教唆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 D.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罪犯
【答案】BC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从重处罚的量刑情节。根据刑法第65条的规定,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根据刑法第29条的规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而共同犯罪的主犯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罪犯,根据刑法规定,并不从重处罚,而是直接按照所犯的特定犯罪的法定刑量刑,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
【考生注意】在我国刑法规定的所有的从严型的量刑情节中,只有从重处罚,没有加重处罚的规定,而且在从重处罚的量刑情节中,只有两项总则性情节,即累犯和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对此,考生应予注意。
34.下列犯罪形态中,属于实质的一罪的有()。
A.继续犯B.结果加重犯 C.连续犯 D.吸收犯
【答案】AB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质的一罪的具体罪数形态。所谓实质的一罪,是指形式上具有数罪的某些特征,但实质上仅构成一罪的犯罪形态,包括继续犯、想象竞合犯和结果加重犯。连续犯和吸收犯都不是实质的一罪,而是处断的一罪。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