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对偷盗婴幼儿的行为以绑架罪论处,必须是行为人()。
A.导致该婴幼儿死亡B.出于出卖的目的
C.以勒索财物为目的D.完成了该行为
【答案】C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的界限。《刑法》第239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这是刑法对绑架罪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行为人只有出于勒索财物的目的偷盗婴幼儿的,才能以绑架罪论处。《刑法》第240条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二)拐卖妇女、儿童三人以上的;(三)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四)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五)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六)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七)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八)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拐卖妇女、儿童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的。”这是刑法对拐卖妇女、儿童罪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行为人出于出卖的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以拐卖儿童罪论处。所以,在本题中,对偷盗婴幼儿的行为以绑架罪论处,必须是行为人以勒索财物为目的,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考生注意】根据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对偷盗婴幼儿行为分别认定为不同的犯罪,是我国刑法的一个特别规定,也是法律硕士入学考试中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对此,考生应予以注意。
16.根据刑法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构成()。
A.诈骗罪B.信用卡诈骗罪 C.盗窃罪 D.侵占罪
【答案】C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信用卡诈骗罪与盗窃罪的界限。《刑法》第19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四)恶意透支的。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这是刑法对信用卡诈骗罪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应当以盗窃罪定罪处罚。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考生注意】在现在的考试大纲中,信用卡诈骗罪已经被排除出考试的范围,但是,由于盗窃罪仍然在考试范围之中,而且盗窃罪又是一个常考的知识点,所以,考生对于“盗窃信用卡并使用以盗窃罪论处”的规定仍须掌握。
17.非法组织他人卖血,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构成()。
A.非法组织卖血罪B.故意伤害罪
C.非法组织卖血罪与故意伤害罪D.医疗事故罪
【答案】B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法组织卖血罪的转化犯。《刑法》第333条规定:“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强迫他人出卖血液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这是刑法对非法组织卖血罪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在非法组织卖血的过程中,如果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应当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考生注意】在现在的考试大纲中,非法组织卖血罪已经被排除出考试的范围,故考生对本罪转化为故意伤害罪的规定不必掌握。
18.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主体为()。
A.一般主体
B.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与人民团体
C.负有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义务的当事人
D.司法工作人员
【答案】C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主体。《刑法》第313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这是刑法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是负有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义务的当事人,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考生注意】在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主体问题上,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考生忽略的问题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主体中不包括单位,即单位不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此,考生须予以注意。
19.依照刑法的规定,行贿罪的构成在主观方面必须是()。
A.具有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B.具有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
C.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D.具有谋取利益的目的
【答案】C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行贿罪的法定目的。《刑法》第389条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这是刑法对行贿罪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行贿罪的法定目的是为谋取不正当目的,如果行为人为谋取正当目的而行贿,则不构成行贿罪,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0.司法工作人员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构成()。
A.徇私枉法罪B.玩忽职守罪C.枉法裁判罪 D.滥用职权罪
【答案】C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概念。《刑法》第399条第2款规定:“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是刑法对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构成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考生注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司法解释,刑法第399条第2款规定犯罪的罪名已经由枉法裁判罪改为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