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主观性并不是绝对独立自存的,而是以客观性为前提和基础的。反对快大意识形式主观性而否定意识内容客观性的唯心主义;反对否定意识的主观性而导致抹杀物质与意识区别的庸俗唯物主义;反对忽视意识主观性的机械唯物主义。
三、 意识的能动作用
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
〈1〉意识的能动性首先表现在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爱变革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进行的。
〈2〉更重要的表现是它对人类实践的指导作用。
〈3〉还表现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上。医学实验证明:意识、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的影响,可以引起或者抵制人体生理和精神的疾病。
同时,情感、意志、直觉、灵感、顿悟等非理性形式以及其他意识形式,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各自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必须反对形而上学的机械论,必须反对唯心主义。正确运用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既要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把二者统一起来。
第四节、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一、 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现代科学所提供的各种事实材料说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地址科学证明,人类所在的地球是一个圈层结构的物质实体,它由地核、地幔、地壳、地表、大气圈等各层构成。
现代天文学证明了各种天体的物质统一性。
现代物理学证明微观粒子和场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形态。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同样证明,生命现象是物质与动的特殊形式。
二、 人和自然的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马克思对人 存在和本质的科学揭示,使唯物主义达到了它的彻底形态,对世界物质性的理解实现了全面的、完整的统一。
第一,人来自于自然界,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最高产物。人本身就是物质世界、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除了自然的存在形式之外,人还有自己特殊的社会存在方式,这种特殊存在方式就是以生产劳动为基本形式的社会实践。劳动、实践本身就是物质世界最高级、最复杂的运动形式。
第三,人类的存在虽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但人的意识首先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功能;其次,意识的内容是“反映在人脑中,被转换为思想形式的物质世界”;再次,人类由于意识性而具有的活动的目的性是受外部物质世界所限定的,人的目的只能实现于物质世界的规律所容许的可能性范围内。
第四,人类的社会实践不仅是造成人类所特有的各种特征,使人类和自然界形成主客体分化的原因,也是沟通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统一联系,使人类和自然界统一起来的基础。
总之,通过人和自然界的统一,可以从现实的最高形态上,说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在人类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及其辨证形式。
三、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哲学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彻底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建立科学的、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起点。是正确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
因此,要划清几个界限。
与宗教迷信划清界限;
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与二元论、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与机械唯物主义划清界限。
第四章 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辩证法学说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的统一即是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原则的客观基础。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就是要把握辩证法唯物主义的条件论、过程论和决定论,把握辩证法关于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一、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在哲学中,联系是一个普遍性极大的范畴,它概括了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联系是普遍的。包括两重含义:一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现象和过程这样或那样地联系着,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二是指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的客观性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的根据在于:第一,世界万物具有共同的本质和基础。联系的普遍性根源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第二,任何具体事物的客观存在和运动本身都必然表现为一定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第三,事物可以互为中介,千差万别的事物之间可以通过无数“中介”或过度环节而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无限的总体系列。可见,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本身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中介的普遍性、存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的体现。
要进一步理解联系的普遍性,还必须把握“中介”、“差别”这两个哲学范畴。
中介,是指两个事物之间的中间联系、中间层次。任何事物之间不论存在多大差异,都可以通过中间联系沟通起来。中介具有“间”性,具有沟通性,具有过度性。
差别,普遍联系的观点,以承认事物之间的差别即其确定的界限为前提的。唯物辩证法指出,差异和界限只能在事物的相互比较中存在,没有联系也就无所谓区别;而差异双方总是互为中介、互相过度的。因此,具体的差异和界限具有相对性。差别在本质上也是联系的一种方式,即以对立的方式发生的联系。
二、普遍联系中的系统
在当代,普遍联系的思想走向具体化和伸层化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科学的系统观的确立。科学的系统观是具体全面地揭示对象的系统存在、系统关系及其规律的观点和方法。其基本特征是,如实地把事物、过程当作系统,以对系统的深入、全面的把握。
“系统”,一般被规定为“有组织的和被组织化的全体”,或“以规则的相互作用又相互依存的形式结合着的对象的集合”,实质上是泛指由一定数量相互联系的因素所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统一体。
系统是事物由于客观的普遍联系而形成的存在形态,它具有一系列的重要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