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2005病理学笔记(92)

中国医科大学 /2007-11-12


    三、自身免疫病举例
    (一)溃疡性结肠炎
    本病为结肠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病程长,时有发作和缓解,发作时出现腹泻、脓血便伴腹痛,发热和体重减轻。病变主要累及乙状结肠和直肠,从远侧端向近侧端发展。早期局部粘膜充血、水肿、点状出血和隐窝小脓肿形成,粘膜和粘膜下层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以后小脓肿逐渐扩大、粘膜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多发性表浅小溃疡,进而可发展为大溃疡;溃疡间区粘膜明显充血、水肿、呈息肉样突起称假
息肉;溃疡周边的粘膜上皮可见异型增生(提示有癌变可能)。缓解期炎症减轻、溃疡愈合。本病主要并发症有①溃疡穿通肠壁可引起结肠周围脓肿或腹膊炎;②有些病例可发生恶性变,其发生率随病程延长而升高,平均为3%,10年以上病程者约为20%;③少数急性病例,因病变广泛可引起中毒性肠麻痹性扩张,称为中毒性巨结肠,慢性病例因肠壁纤维组织增生和肠粘膜萎缩可引起肠狭窄。
    本病病因尚未明了,可能与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患者血清中可查到抗结肠的自身抗体(IgA、 IgM、lgG),该抗体不仅与其自身结肠粘膜抗原起反应、也可与大肠杆菌(O14)的脂多糖起交叉免疫反应,这种交叉反应可能与本病发生有关。但患者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胚肠粘膜细胞无破坏作用;相反患者的淋巴细胞对体外培养的胚肠粘膜细胞有损伤作用,因而提示致敏“T”细胞引起的4型变态反应可能对结肠粘膜的损伤起主要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效应也参与作用。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全身性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好发于手足小关节,以滑膜增厚和关节软骨进行性破坏为主要病变,呈反复发作性进展使病程迁延,病变逐渐加重,最终关节强直和和畸形。皮下组织、肌肉、心血管、神经及浆膜等组织器官也常受累。发病年龄多始于20岁以后,女性患者多见。
   【基本病理变化】
    1、炎症局部常见弥漫性或灶性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可伴淋巴滤泡形成。
    2、血管炎以小动脉炎多见,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使管腔狭窄或阻塞,血管壁纤维素样变性。如血管阻塞或伴血栓形成可引起相应组织梗死。
    3、类风湿性肉芽肿形成,镜下典型病变分三层,中心部为大片纤维素样变性,第二层为栅栏状排列的组织细胞,最外层为增生肉芽组织和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久后肉芽肿发生纤维化。
    【各器官组织病变】
    1、关节病变以累及手足小关节为主,全身大关节也可受累,常为多发性及对称性。早期病变为滑膜炎,以渗出性和增生性病变为主。滑膜充血、水肿,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被覆的滑膜细胞脱落,关节腔内积有浆液纤维素性渗出液,至使关节红、肿、热、痛和出现关节强直感。随病情发展,滑膜细胞增生和肉芽组织增生使滑膜增厚,并向滑膜表面伸出,形成许多小绒毛状突起,重者充塞关节腔;滑膜内新生的肉芽组织可向关节软骨边缘部扩展,形成血管翳,并继续向整个软骨面伸展。此间,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释出的溶酶体酶及由增生的A型滑膜细胞产生的胶原酶均可使关节软骨遭受溶解破坏。因皮质类固醇等药物可稳定溶酶体膜和抑制胶原酶的产生,故对本病治疗和预防其急性发作有一定效果。反复发作者关节邻近的骨质也进遭受破坏,后期病变纤维化或骨化,关节面互相粘连,导致纤维性骨性关节强直和畸形,关节附近肌肉和皮肤萎缩。手指手掌指关节处呈尺侧偏向畸形,关节固定在屈位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2、皮下小结约1/5病例出现皮下小结,小结主要由类风湿性肉芽肿构成,好发于关节突起部位皮下,结节多单个,直径数毫米,质硬、有轻压痛,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不消退。
3、其它组织病变,心、肺、浆膜、肾及肌肉等组织可受累,主要病变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小动脉炎或类风湿性肉芽肿形成,最后病灶纤维化。关节病变的引流淋巴结也可肿大。
    【病因及发病机理】本病病因可能与病毒或支原体感染有关,近年发现约百分之65以上患者血清中有EB病毒核心抗体,经细胞培养证实患者的B细胞经EB病毒传化后可产生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目前认为上述病原体的某种成分被关节滑膜细胞摄取后与细胞内合成的蛋白多糖结合,使后者成为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lgG)。该自身抗还可使自身lgG中的FC片段发生结构改变,形成新的抗原决定簇,从而刺激机体产生抗自身lgG抗体,即为RF。主要有lgMRF和lgGRF两种类型。约百分之85以上患者血清中可测出高滴度的RF。因此,可作为诊断的指标。免疫荧光法可见滑膜细胞和浆细胞内有RF或RF-lgG复合物沉积,这种免疫复合物可激活补体引起滑膜等组织的炎症和损伤。本病的反复发作可能与RF的不断产生有密切关系。发病机理除上述3型变态反应外,病变组织中T细胞较多,关节腔积液中可测出各种淋巴因子,说明细胞免疫反应可能参与发病过程。本病有家族史,患者的HLA-DR,检出率高,说明遗传因素对本病的发生也起重要作用。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 des,SLE)是一种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具有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病。本病主要特点:(1)血清可检出高滴度的多种自身抗体,主要为抗核抗体,其次有抗红细胞抗体、抗白细胞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凝血因子抗体仪以及类风湿因子等,同时血清补体水平下降;(2)末梢血中可查见狼疮细胞,阳性率达百分之80;(3)有多器官多部位损害(如肾、皮肤、关节、心和脾等)的临床表现;(4)好发于性生育企期女性,常有家族史;⑤病程迁延,反复发作,预后较差,多死于尿毒症、心力衰竭或出血。
   【病因及发病机理】许多现象提示本病的发病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但其原因还不明了,可能与病毒等感染以及遗传因素有关,其它如日光、某些药物(如肼苯达嗪、普鲁卡因酰胺等)或雌激素等也可诱发本病发作或加重病情。目前已知,Ts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和B细胞活动亢进,产生自身抗体能力明显增高在本病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本病的多器官损伤主要由自身抗原与自身抗体复合物沉积引起3型变态反应所致;2型变态反应引起血细胞损伤。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半岛在线注册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半岛在线注册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半岛在线注册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半岛在线注册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