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2005病理学笔记(73)

中国医科大学 /2007-11-12

3、血道转移晚期乳腺癌可经血道转移至远处器官或组织,主要见于肺、肝、骨骼等处。

【病理与临床联系】乳腺癌早期,临床上为无痛性肿块,常偶然自我发现或在体检时发现,检查时肿块与皮肤周围组织无粘连,可推动,易误诊为良性病变。故对乳内肿块和乳头溢液的病人,应高度警惕,进一步检查确诊。导管内癌虽然属于浸润前期,但有不少病例在发现浸润癌灶前,已有淋巴结转移。因此,对于导管内癌应力争尽早发现,尽快处理。

    乳腺派杰氏病(湿疹样癌)临床上常为乳头及周围皮肤红肿,痒、痛、脱屑、糜烂,呈湿疹样改变,不能轻率地当作湿疹或皮炎治疗,应首先考虑活检,以免延误诊断。

    三、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carcinoma of the  cervix)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妇女,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上升。我国由于近年来广泛开展了防癌普查及早期防治工作,使子宫颈癌的预后大为改善,1期子宫颈癌的5年生存率已达95%以上。

【病因】子宫颈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查明。一般认为与早婚、早育、多产、分娩时子宫颈撕裂、子宫颈糜烂、配偶的包皮垢及雌激素对局部粘膜的长期刺激等因素有关,近年来,对子宫颈癌的病毒病因问题进行了不少的研究,认为2型单纯疱疹病毒可能是子宫颈癌的一种致癌因素,但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病理变化】大体,分为早期和中、晚期子宫颈癌。

     1、早期子宫颈癌大体,病变区可无明显变化,或仅见局部粘膜稍粗糙,发红,触之易出血,这些变化与慢性子宜颈炎相似,极易忽略,应进一步检查,早期发现。

     2、中、晚期子宫颈癌大体,分为三型。

(1)糜烂型;病变粘膜潮红,粗糙或呈颗粒状,质脆,触之易出血。

(2)内生浸润型:此型较多见,癌组织主要向子宫颈深部浸润生长,使子宫颈前唇或后唇增大变硬。

   (3)外生菜花型:癌组织主要向子宫颈表面生长,在于宫颈管外口处形成乳头状或菜花状突起,表面常有坏死及溃疡形成。

镜下,分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两类。

    1、鳞状细胞癌约占95%,大多数起源于子宫颈外口和柱状上皮交界处的鳞状上皮。就其发展过程可表现为①原位癌:原位癌系由粘膜上皮异型增生演变而来。上皮异型增生是一种癌前病变,一般按病变在上皮内分布的范围,将其分为三级:1级(轻度) 异型增生的细胞局限于上皮层下1/3;2级(中度),异型增生的细胞占上皮层下2/3的

范围;3级(重度),异型增生的细胞超过上皮全层的2/3.当异型增生累及子宫颈粘膜上皮全层时、即为原位癌。②早期浸润癌:原位癌的部分癌细胞自上皮层穿破基底膜,但侵入的深度不超过上皮层下的3~5mm。早期宫颈癌属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③浸润癌,癌组织侵及较深部位,甚至侵及子宫颈全层或子宫颈周围组织。 

2、腺癌主要起源于子宫颈管粘膜的柱状上皮和腺上皮。仅占子宫颈癌的5%、且大多数为分化较好的管状腺癌。子宫颈腺癌对放射及化学药物治疗的敏感性较低,预后较差。 

【扩散】

1、直接蔓延向上浸润破坏整个子宫颈段,但很少侵犯子宫体。向下浸润至阴道穹窿及阴道壁。向前侵入膀胱。向后侵入直肠。向两侧侵入输尿管、阔韧带、子宫旁及盆腔壁组织。

    2、淋巴道转移首先转移至于宫颈旁淋巴结,继而转移至闭孔、髂外、髂总等盆腔淋巴结个。

    3、血道转移很少见。晚期可通过血道转移至肝、肺及全身其它器官。

【病理与临床联系】早期子宫颈癌多无自觉症状,检查时仅见局部粘膜粗糙,触之易出血,与子宫颈糜烂不易区别。可用碘液试验加以鉴别。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内含丰富的糖原,故对碘液着色。如患处对碘液不着色,表明鳞状上皮已发生改变,应怀疑为子宫颈癌,必须作活检证实。对于已婚妇女,定期作子宫颈细胞学防癌普查,是早期发现子宫颈癌的重要措施。中、晚期因癌组织侵犯破坏血管,可发生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因癌组织坏死,继发感染,使白带增多、腥臭。由于癌组织浸润,压迫盆腔内神经,可出现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当癌组织侵入膀胱及直肠时,可分别引起子宫膀胱瘘和子宫直肠瘘。

     四、卵巢囊腺瘤

卵巢囊腺瘤是卵巢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被覆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发生。分为粘液性囊腺瘤和浆液性囊腺瘤两种。

1、粘液性囊腺瘤(mu。inou:cvStadenoma)肿瘤常为单侧,大小不一,囊内外表面光滑,切面呈多房性。囊腔内充满灰白色半透明浓稠粘液。囊内壁被覆分泌粘液的单层高柱状上皮细胞,胞质透明,核位于基底部。囊腔的间隔由结缔组织构成。本瘤生长较慢,多见于30至50岁妇女,早期多无明显症状,有时可长得很大,最大者可重达数十公斤,充满整个腹腔。当肿瘤增大时,有腹胀,可在下腹部触及球肿块。肿瘤多有蒂, 易发生蒂扭转,而致出血、坏死。如肿瘤发生破裂,瘤细胞可种植于腹腔,并继续生长,产生大量粘液,形成腹腔内继发性粘液瘤,部分粘液性囊腺瘤可恶变为癌。

2、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adenoma)本瘤大多数发生于育龄妇女,双侧发生者多见,瘤体一般比粘液性囊腺瘤小,直径常在5~10cm,表面光滑,圆形或卵圆形。下腹部触诊有囊性感。切面多为单房,少数可为多房,囊内充满清亮透明的浆液,囊内壁光滑,可部分伴有乳头状突起(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被覆上皮为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胞核位于中央。。有时在囊壁和乳头间质内可见圆形钙化小体(砂粒体)。此瘤较粘液性囊腺自癌变率高。癌变后成为乳头状囊腺癌。

    五、卵巢囊腺癌

卵巢囊腺癌是卵巢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它可能开始即为癌,也可以由良性囊腺瘤恶变而来。分为粘液性囊腺癌和浆液性囊腺癌两种,好发于40~60岁。

    肿瘤一般中等大小,直径少有超过20cm者。切面呈多房或单房,伴有实性区域。实性区为灰白色、质实,粘液性者呈半透明,或有排列紧密的乳头状生长物。有时可见乳头瘤组织穿透囊壁而突出于囊表面。常出血、坏死,乳头及腺腔上皮均具有异型性。根据上皮的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三型。卵巢囊腺癌,早期局限在囊内生长,不向周围扩散,不发生粘连。晚期向阔韧带蔓延,也可与输卵管及子宫粘连,也可浸润至膀胱及直肠。癌组织种植于腹腔,引起癌性腹水,其内可找到癌细胞。卵巢囊腺癌可经淋巴道转移至腰椎旁、腹膜后及腹股沟淋巴结。血道转移至肝、肺、胰及骨等处。交界型囊腺瘤:有少部分卵巢囊腺瘤在形态结构上界于良、恶性之间,即囊腺瘤的上皮增生活跃,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腺体排列较紊乱,乳头形成较多,但肿瘤组织未向间质浸润,此时称交界型囊腺瘤。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半岛在线注册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半岛在线注册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半岛在线注册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半岛在线注册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