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笔记 黄淑娉 龚佩华著,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12)

本站小编 半岛在线注册/2019-03-27


(1)在总结、整理过去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经验的材料的基础上,编撰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问题丛书”5种共300多册。
(2)关于学科的概论性的专著,如杨堃的《民族学概论》(1984)、林耀华等的《民族学通论》(1990)等。
(3)关于原始社会史和社会形态的研究。
综合性专著以林耀华等的《原始社会史》(1984)与杨堃《原始社会发展史》(1986)为代表作。
对我国少数民族奴隶制和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4)关于文化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物质文化的研究涉及的面很广。制度文化研究成果比较多。精神文化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果。
(5)对某一民族的综合性和专门性研究,出版了一大批著作。
(6)出版了辞书,如《大百科全书•民族》卷(1986)等。
9、中国人类学、民族学虽历经坎坷,但实际上是在新中国建立后才得到真正发展的。
(1)新中国建立后,学者们兼收并蓄,集两者之长,既重视研究中国的现实问题,又十分注意在研究中应用历史研究方法。历史研究与现状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是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好传统。这也是在方法上可以贡献于世界人类学的。
(2)例如:20世纪50年代研究土家族的民族成分问题,潘光旦、汪明瑀等先生曾赴湘西北土家地区作调查。
潘光旦撰写了《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人》。
研究结果说明土家不是汉族,也不是苗族,而是一个单一民族。运用历史研究与现状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所得出的结论是令人信服的。
10、人类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理论方法,应兼收并蓄国外人类学中有用的东西,结合中国的国情,研究中国的问题,逐步建立中国的人类学学科理论体系。
11、有些西方人类学者评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
(1)提出了一些看法:一是中国人类学还讲马克思主义的五种社会经济形态;二是研究民族概念没有必要;三是只研究少数民族,不研究汉族;四是强调研究现实问题,将学术研究和政治联系在一起。
(2)评论者对中国人类学研究知之不多。
由于有不同的思想体系和理论原则,因而有不同的看法。
(3)前面所介绍的情况实际上已对这些问题作了回答。
1)中国人类学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的理论原则,是在参加调查研究50多个民族在新中国建立前夕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的工作中,用唯物史观去指导实践,又通过客观存在的事实检验理论的。完全不存在中国人类学在自己的研究中要“放弃”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问题。
2)关于民族概念的研究,是现实提出来的问题。我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建立后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各民族一律平等。必须鉴别和确认哪些族体属于单一民族。确定了民族成分,才能实行民族区域自制制度,才能达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又能保障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独立。
3)学科的产生由于社会对它有需要,脱离社会的需要,学科就难于发展。
12、中国人类学有着广阔的前景。比较中西方的人类学,在客观的发展条件上,有一个显著的不同。
二战后,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土著民族社会不断发生变化,使西方人类学面临由此而产生的危机。而我国众多民族灿烂多彩的文化却给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13、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人类学、民族学者有大量的课题需要研究。比如:
(1)开展汉族的研究
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我国早期受西方影响,以研究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为主。这一客观情况可以理解。
我国学者早在20世纪30年代便开始进行汉族的人类学研究。汉族文化博大精深,没有一个学科像人类学、民族学那样把汉族作为一个民族来进行研究。开展汉族的人类学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汉族早就成为外国人类学者、汉学者的研究对象,但汉学研究不等同于对汉族的人类学研究。
(2)开展中华民族的综合研究
人类学应研究各民族及其文化的发展变化。
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研究区域文化,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
研究不同民族之间、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文化交融,符合各民族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客观规律。
开展汉族的人类学研究,不仅要研究汉文化的特点,还要研究各个地方群体文化的特点。
(3)开展人类学的应用研究
如何在促进民族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同时保持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
(4)开展人类学理论研究,加强学科的理论建设
我们强调人类学研究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方面要研究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必须加强理论建设。

主要参考书目 P464
 

相关话题/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