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汉朝规定治安官吏凡群盗起而不发觉,发觉而弗捕满品者构成()罪。
21徒刑最早在()朝时已有。
22秦朝把讯问被告称为(),庭审案件称为()。
23秦朝规定在押犯在接到判决后,如表示不服,可以申请再审,称为()。
24秦朝规定()()()等耻辱刑。
25汉代死刑分为三种()()和()。
26汉朝统治者为了禁止官吏结党,对有朋党行为的官吏及其亲属,实行终身不得为官的处罚,此种刑罚称为()。
27秦朝()作为中央司法机关长官,审理全国案件。
28秦朝时在发生重大案件时,还实行由丞相御史大夫和廷尉等官吏组成的共同审理制度,时称()。
29西汉武帝以后,在京师设置(),凡是京师与中央机关有滞狱和冤狱及司法官违法行为,都有权加以监督。
30北齐时期正式设置()。
31秦朝把杀伤人偷盗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列为严惩对象,这类犯罪称为(),把称为()。
32汉起诉形式分为两种:当事人或亲属直接到官府控告,称为();官吏代表国家纠举犯罪,称为()。
33西晋已在朝堂外设(),允许有重大冤屈者击鼓鸣冤,直诉于中央。
34汉朝审讯被告,称为(),在审讯取得口供后,为防止犯人翻供,实行()制度;判决后向被告及其亲属宣读,称为()。
35南朝创立(),如囚犯不服罪,则断绝饮食,过三日才许进食少量的粥,以之逼供。
36《》在吸收北齐重罪十条的基础上正式形成了十恶制度。
37自《》修订完后,唐基本法典即告定型。
38《》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行政法典。
39宋朝法律形式除了律令格式外还有()和()。
40《》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
41唐律中规定了贵族官员的封建等级特权原则,集中体现为()()()()()等特权方面。
42《宋刑统》对动产中的()阑遗物()无主物()等所有权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43唐朝时不计利息的借贷称为(),附计利息的称为()。
44宋朝实行盐茶()()官营专卖。
45唐代职掌中央司法审判权的是()。
46唐代御史台下设()()()三院。
47唐代中央和地方发生重大案件时,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长官会同审判,称为()。对于地方上的大案,如不便解送中央审理,则派大理寺评事刑部员外郎和监察御史为()前往审理。
48唐代起诉制度存在两种形式,分别是()和()。唐还规定了直诉制度,凡有冤无处申者,可以通过()和()向皇帝告诉。
49宋太祖为加强对中央司法机关的控制,又另立()是大理寺降为慎刑机关。
50唐代在地方上州设()或()加强司法机关,又在县上设()。
51宋代在州县上设立()作为中央在地方各路的司法派出机构。
52宋代实行()即犯人否认其口供,且所翻情节实碍重罪时。改由另一法官或司法机关审理,改换司法官审理,称为();改换司法机关审理,称为()。
53唐太宗时期将行刑前的三复奏改为()。
54元朝第一部成文法典是();后来又修订了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55开创了律例合编的法典编纂先例的是()。
56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是()。
57《大清会典》也称五朝会典:()()()()()。
58清政府专门设立了()作为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关。
59元代设立()取代大理寺主持审判。
60元代设立()专理蒙古贵族王公案件;设立()专理宗教审判;还设立()兼掌军法审判。
61奸党罪为()朝创立,上言大臣德政罪也为()创立。
62明朝死刑分为()()两种,分为()和()两种处理情形。
63明朝凌迟刑正式载入了《》。
64枷号是()朝创立的耻辱刑。
65*元朝把居民分为四等,分别是()()()()
66清入关后,即在北京周遍地区(),分配给满洲贵族及八旗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