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参考资料(8)

半岛在线注册加油站 半岛在线注册加油站/2007-11-14


「指」(或「旨」)表「意義」「概念」或「類」,「物」表「分子」。物莫非概念所指,但概念非概念所指。即概念自身不是天下存在之物,概念自身不能再視為一物而成概念所指之對象。概念不存在於天下,它不是一物,但可為物所兼有。認識概念(指),也不能離開「物」和「物指」(附於物之概念)。概念能自藏而為一存有,故為「獨而正」----為獨自存有且純正(不可再分析、沒有摻雜)。
 .5通變論----論積類(高一層概念)與所積之類(次一層概念)之關係。
「曰:二有一乎?曰:二無一。曰:二有右乎?曰:二無右。曰:二有左乎?曰:二無左。曰:右可謂二乎?曰:不可。曰:左可謂二乎?曰:不可。曰:左右可謂二乎?曰:可。曰:右有與,可謂變乎?曰:可。曰:變奚?曰:右。曰:右苟變,安可謂右?苟不變,安可謂變?二苟無左又無右,二者左與右,奈何?曰:羊合牛非馬,牛合羊非雞。」
 *公孫龍與莊子之異:
莊子持相對主義之經驗世界觀;公孫龍則把經驗事物之間、事物與概念之間、概念與概念之間的差別,都予以確定。
莊子曰:「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是莫得其偶,恢詭譎怪,道通為一。」(齊物論)公孫龍則曰:「彼此而彼且此,此彼而此且彼,不可。」(名實論)
5天下篇所述辯者之說廿一事
卵有毛。馬有卵。丁子有尾。犬可以為羊。白狗黑。龜長於蛇。郢有天下。山出口。火不熱。目不見。矩不方,規不可以為圓。鑿不圍枘。指不至,至不絕。輪不輾地。飛鳥之景,未嘗動也。鏃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時。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狗非犬。孤駒未嘗有母。黃馬驪牛三。雞三足。
以上第一行約合惠施「合同異」,第二行以下約合公孫龍「離堅白」之說。合同異有三類(侯):a. 論因果之合同異:卵有毛。馬有卵。丁子有尾。b.論形色之合同異:犬可以為羊。白狗黑。c.論時空之合同異:龜長於蛇。郢有天下。山出口。
6《墨子》的名學
《墨子》中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此四篇稱為墨經或墨辯;另加大取、小取共六篇,歷來視為《墨子》中之名辯之學。其中「堅白同異」「牛馬非牛」之討論,孟子末提及,應後於墨子。《莊子,天下篇》以墨子後學「俱誦墨經」,可見墨經在〈天下篇〉前已有。
〈經下〉每章都系以「說在某某」,〈大取〉也有「其類在某某」,同樣句法地出現在《韓非子.內外儲說》「其說在某某」,《呂氏春秋.有始覽》「解在某某」,此為戰國末期所特有。「辯勝」(經上)「謂辯無勝,必不當,說在辯。」(經下)此駁莊子。「五行毋常勝,說在宜(多)。」(經下)此駁鄒衍。「仁義之為內外也,非。」(經下)此駁告子。「愛人不外己,己在所愛之中。」(大取)此答《荀子.正名》:「聖人不愛己。」之非難。「殺盜,非殺人也,無難矣。」(小取)此答《荀子.正名》「殺盜,非殺人也。」之非難。由此,〈大取〉〈小取〉或在《荀子.正名》之後,而與〈大取〉有相同句法的〈經下〉,也可能為同時之作。(侯)
 .1破惠施之合同異與「萬物一體」
「同:二名一實,重同也;不外於兼,體同也;俱處於室,合同也;有以同,類同也。」(經說上)「狂舉不可以知異,說在有不可。」(經下)
 .2破公孫龍之堅白離
「堅白,不相外也。」(經上)「於一有知焉,有不知為,說在存。」(經下)
「火熱,說在頓。」(經下)
「非半弗斮,則不動,說在端。」(經下)(破「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以牛有齒、馬有尾,說牛之非馬也,不可,是俱有,不偏有偏無有。……若舉牛有齒、馬有尾,以為是類之不同也,是狂舉。」(經說下)
.3知識論
「知,材也;慮,求也;知,接也;智,明也。」(經上)
「知也者,以其知過物而能貌之,若見。」(經說上)「智也者,以其知論物而其知之也著,若明。」(經說上)
「知:聞、說、親。名、實、合、為。」(經上)「知而不以五路,說在久。」(經下)
「物之所以然,與所以知之,與所以使人知之,不必同,說在病。」(經下)
「或傷之,然也;見之,智(知)也;告之,使智(知)也。」(經說下)
「是名也,止於是實也。」(經說上)
「謂辯無勝,必不當,說在辯。」(經下)「當者勝。」(經說下)
 .4邏輯學
「名:達、類、私。」「謂:移、舉、加。」(經上)「命狗犬,移也;狗犬,舉也;叱狗,加也。」(經說上)
「故,所得而後成也。」(經上)「故,小故,有之不必然,無之必不然。體也,若有端。大故,有之必然,無之必不然,若見之成見也。」(經說上)
「或也者,不盡也。假也者,今不然。效也者,為之法也,……辟也者,舉也(他)物而以明之也。侔也者,比辭而俱行也。援也者,曰:子然,我奚獨不可以然也?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於其所取者予之也。」(小取)
「車,木也;乘車,非乘木也。」(小取)
 .5對墨學之說明(馮):「義,利也。」「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惡也。」(經上)
 .6對墨學之修正(侯)
 a.先王概念的修正:「堯善治,自今在(察)諸古也;自古在之今,則堯不能治。」(經說下)
 b.「尚同」之修正:「君,臣萌(民)通約也。」(經上)「君,以若(順)名(民)者也。」(經說上)
 c.重視「志」:「義,利;不義,害;志功為辯。」(大取)
 .7科學思想
「久,彌異時也;宇,彌異所也。」(經上)「端,體之無厚而最前者也。」(經上)
「區,物一體也。」(經下)「區,無所大。」(經說上)「厚,有所大也。」(經上)
「圜,一中同長也。」(經上)「力,重之謂。」(經說上)
「景之大小,說在杝(斜)正遠近。」(經下)「光小於木,則景大於木。」(經說下)
 
第八章  荀子哲學
基源問題:如何建立一成就禮義之客觀軌道?(勞)
1孟子之不足(勞)
 .1對形軀、情意之阻擾,論之不詳。
 .2對由仁義至禮法之展開歷程中,禮法之特性不顯。
 *荀子對孟子只得之傳聞,可能末見其書,評孟子:「案往舊造說,謂之五行」。(徐)
2方法
 .1經驗的性格(徐):荀子重知覺,基本立場是經驗主義及實証論。(勞)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行之,明也。……不聞不見,則雖當,非仁也。」(儒效)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半岛在线注册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半岛在线注册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半岛在线注册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半岛在线注册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