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串讲(专科)笔记(5)

本站小编 半岛在线注册/2016-09-22


说服对象时,应考虑听众的人格因素、应让听众做出承诺、解除被说服者的免疫力。
一般来说,智力高的人与智力低的人,一样容易被说服。
一般来说,自尊心弱的人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很敏感,不太相信自己,因而更容易被说服。
论述:信息传播者影响力取决于那些因素?
传播者的影响力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专业程度: 传播者的专长或权威对加强说服效果与引起态度改变的影响,已得到了大量的实验证据。
2、可靠性: 不论传播者的专业程度如何,听众是否认为他有偏心这一点极为重要。
3、受欢迎程度: 正象一致性理论揭示的那样,人们会改变自己的态度,以便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致。任何能增加喜欢程度的因素也同样能使态度改变增加。
第四节 态度与行为
拉皮尔1934作亚洲的留学生夫妇到美国旅游,住旅馆的实验。
影响认知失调的因素有:正性诱因、威胁 和 自由选择与对后果的责任。
认知失调理论由费斯汀格提出的。如果一个认知与另一个认知相对立,这两个认知的关系,就叫做失调。
论述: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及减少失调的方法。
认知失调理论首先是由他提出,并成为以后许多理论的基础,他指出如果一个认知与另一个认知相对立,这两个认知的关系,就叫做失调。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一般情况下,个体的态度与行为是相协调的,因此不需要改变态度与行为。假如两者出现了不一致,如做了与态度相违背的事,或没做想做的事,这时就产生了认知失调。认知失调会产生一种心理紧张,个体会力图解除这种紧张,以重新恢复平衡。
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通常有4种:
1、改变认知 如果两个认知相互矛盾,我们可以改变其中一个认知,使他与另一个相一致。
2、增加新的认知 如果两个不一致的认知导致了失调,那么失调程度可由增加更多的协调认知来减少。
3、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 因为一致和不一致的认知必须根据其重要性来加权,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认知的重要性来减少失调。
4、改变行为 认知失调也可通过改变行为来减少,但一般情况下,行为比态度更难改变。

第七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念
人际关系: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
社会测量法:是由心理学家莫里诺提出的一种测量团体(特别是小团体)内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模式的方法。
人际关系实质是一种心理关系。
需要的满足与否成了人际关系的基础。
测量人际关系常用的是莫里诺1934年提出的社会测量法。除此之外,前苏联心理学家,还提出了 参照测量法 和 分层测量法。
社会测量结果的分析主要有三种形式:矩阵分析;图解分析;指数分析。
社会测量指数分析公式:
个人社会测量指数 = j列中被选数目 / n - 1 (:被选数目之和,n:团体成员人数)
团体社会测量指数 = 相互选择数目之和 / 所有可能的互选总和 (可作团体内聚力指标)
例:团体10人,互选共15,团体社会测量指数为:0.3 (互选之和:C2 10=10x9/2=45)
第二节 人际吸引
寂寞:当我们的社会关系缺少某些重要的特色时,引起的一种主观上的不愉快感。寂寞是个人的内部感受,无法由人的外在表现加以判断。
情绪性寂寞:由于没有任何亲密的人可以依附,所引起的寂寞。
社会性寂寞:个体缺乏社会整合感,或缺乏团体归属感时所引起的寂寞。
曝光效应:我们把这种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叫做曝光效应。
亲和倾向起源于婴儿期,主要与婴儿的依附有关。
亲和对人的六种价值:依附、社会整合、价值的保证、可靠的同盟感、得到指导、教育他的机会。
魏斯以个人所缺乏的特殊社会关系为基础,把寂寞分为两类:情绪性寂寞和社会性寂寞。
影响寂寞的因素:婚姻状况、年龄、和人格特点。从人格特点上看,寂寞的人比较内向、害羞,通常自尊心比较低,而且社交技巧差。寂寞常和焦虑联系在一起,这些人格特点都影响了对寂寞的体验。
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个人特质、相似性、熟悉性 和 接近性。
曝光效应也有某些限制,首先,当一个人的出现,一开始能让人感到愉快,或至少感到自然时,曝光效应能增加喜欢的效果。如果一开始出现就让人感到强烈的厌恶,则这种效应不起作用。
简答:人们为什么会相互吸引?
1、人类具有亲和倾向:希望和别人在一起的愿望很强烈。
2、为了克服寂寞: 每个人健全的社会生活必须有完整的社会关系网络,才能满足所有的社会需求。当我们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无法满足我们所必须的社会需求时,就会感到寂寞的痛苦。因此,克服寂寞与寻求亲和一样,成了人际基础的另一个重要基础。
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
1、强化原则: 强化是学习论的一项基本原则,运用到人际吸引中,就是我们喜欢能给予我们奖励的人。
2、联结原则: 联结是经典条件反射中的一个极其重要学习原则。我们喜欢那些与美好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而厌恶那些与不愉快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
3、社会交换原则: 这一观点认为,我们对于一个人的喜欢与否,是基于成本与利益所做的评价。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当我们认识到从人际交往中,得到的报酬超过成本时,便会喜欢和我们交往的人。
论述: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包括4、各方面:个人特质、相似性、熟悉性 和 接近性。
1、个人特质
……社会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了一些与吸引有关的个人特质,主要有温暖、能力、和外表吸引三个方面:
a.个人的温暖 假如被调查者经常表现出正性的态度,试验中的被试也较喜欢他。弗克斯认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主要在于正性态度能使人们产生温暖感,而这种温暖感增加了他的吸引力。
b.能力
c.外表的吸引力
2、相似性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强调相似性对人际吸引的作用。诸如民族背景、宗教、政治、社会阶层、教育及年龄等的相似性都能影响吸引。
寮€閫氭湰绔橵IP锛氫竴涓囩鑰冪爺涓撲笟璇捐棰戦殢渚跨湅锛屾瘡鏈笉鍒颁竴鍒嗛挶锛佺粷瀵瑰垝绠楋紒
547鎵€闄㈡牎鑰冪爺鑰冨崥1130绉嶆寚瀹氭暀鏉愮殑鍗冧綑绉嶉厤濂楅搴撱€佽棰戯紝娑电洊鑻辫銆佺粡娴庛€佽瘉鍒搞€侀噾铻嶃€佺悊宸ャ€佺鐞嗐€佺ぞ浼氥€佽储浼氥€佹暀鑲插績鐞嗐€佷腑鏂囥€佽壓鏈€佹柊闂讳紶鎾€佹硶瀛︺€佸尰瀛︺€佽绠楁満銆佸巻鍙层€佸湴鐞嗐€佹斂娌汇€佸摬瀛︺€佷綋鑲茬被绛�28绫诲绉戯紒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