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完美打印版_袁本(4)

本站小编 半岛在线注册/2019-03-31


        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
        1 、《古诗十九首》释名及作者。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 年之间。
        2 、《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是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1 )《古诗十九首》的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
        (2 )《古诗十九首》还表现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展示她们婉曲复杂的心态。
        (3 )《古诗十九首》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是表现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他们对人生的某些观念。
        3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第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
        第二,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
        第三,《古诗十九首》所描写的景物、情境与情思非常切合,往往能够形成情景交融,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比兴手法的运用,以象征手法创造圆融艺术境界的作品,如《西北有高楼》。
        第四,《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传神达意,意味隽永。
        《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但不乏精警凝练。较多使用叠字。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建安风骨
        1 、建安诗坛的时间断限。
        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 )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 ),即汉末魏初时期文学。(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2 、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
        建安时代,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士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
        1 、曹操生平及思想、性格。
        曹操,字孟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曹操是一个注重实际的人,知道乱世用儒学不能及时奏效,所以用刑名法术之学。精通音乐、书法、围棋,为人简易。动乱板荡的时局,戎马倥偬的经历,统一天下的雄心,交织在他的诗歌中,形成了他古直悲凉、慷慨沉雄的艺术风格。
        2 、曹操诗歌创作成就。
        ①开创了文人" 拟乐府" 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
        ②曹操的诗有一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
        3 、曹丕生平及感情特点。
        曹丕,字子桓,三十一岁立为魏太子,三十四岁代汉自立。曹丕博学多识,感情敏锐而细腻,对人生苦短有特别强烈的凄怆感受,诗作中更倾向于对个体感情的体会与抒发。
        4 、曹丕对七言计的贡献。
        曹丕对七言诗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他的《燕歌行》二首,不仅为乐府产生一新体制,且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至曹丕始形成纯粹的七言诗。但还是逐句押韵形式,韵脚尚嫌单调繁促。
        5 、曹丕诗歌的特点。
        曹丕诗歌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一种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尤善写游子思妇的思乡怀远之情。曹丕的一些述怀之作,则写得清峻悲凉。曹丕还有一些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
        6 、曹植生平及性格。
        曹植,字子建,曹丕弟。他从小被曹操所喜爱,曾想立为太子,后未果,因此受到曹丕的嫉恨。史称曹植聪颖过人,个性却是为人过于直率。超凡的才华与不羁的性格,使他一方面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另一方面却因恃才傲物而饱受压抑,这两个方面在他的作品中都充分表现出来。
        7 、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
        以建安二十五年(220 )曹操死为界,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之作。如《白马篇》,诗歌字里行间迸发着慷慨激昂的炽烈热情,洋溢着高迈不凡的蓬勃朝气;曹植后期的作品则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作是《赠白马王彪》。
        8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今存九十多首,是建安诗人中最多的。
        ①曹植的诗歌被誉为" 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钟嵘《诗品》)。就是说他的诗既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形成了既华丽绮焕又浑厚雄健的独特艺术风格,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
        ①植诗歌艺术成就还表现在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方面。
        曹植的诗歌艺术对后世影响很大,博得极高的评价,被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9 、建安七子姓氏名字。
        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
        10、七子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分期。
        建安七子的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可以分为两个同时期。前期外在汉末动乱中,目睹生民忧患,个人生活也颠渍不安。所以前期的作品往往反映动乱的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后期仕途顺利,生活平稳,所以后期作品往往表达对曹氏政权的拥护,表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
        11、七子不同的文学成就。
        孔融的散文,诗歌成就最高者为王粲、刘桢,王粲的赋。徐幹诗文兼善。陈琳、阮瑀在章表书记方面的成就比其诗歌创作要高。应瑒现在存诗作只有数首,难以对其判断。
        12、王粲生平。
        王粲,字仲宣,建安十三年归附曹操,是七子中诗、赋最佳者。
        13、王粲诗歌内容。
        王粲前期诗作抒发志士怀才不遇之悲愤,与反映战争离乱引起的凄怆之情。代表作为《七哀诗》。后期则更多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代表作为《从军行》。
        14、王粲诗歌艺术特点:在于抒情深切,慷慨悲凉,文辞秀美,局面阔大。
        15、七子其他
        刘桢,字公干,《赠从弟》是其代表作。诗中充满磊落不平之气,文辞不事雕琢," 不拘对属" ,而" 气格自高".
        陈琳,字孔璋,书檄,多出其手。诗歌代表作为《饮马长城窟行》。全诗吸收乐府民歌之写实精神,用精彩的对话,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沉痛悲切。
        阮瑀,字元瑜,为曹操掌书记。著有《驾出北郭门行》。
        除幹,字伟长,抒情婉曲,辞气平和,其代表作《室思》,拟写思妇怀人之绪,缠绵悱恻。
        16、蔡琰生平及作品。
        蔡琰,字文姬。汉末著名学者蔡邕之女。胡中十二年,生二子。写有五言《悲愤诗》。
        17、五言悲《悲愤诗》内容及艺术特点。
        内容:五言《悲愤诗》深刻真实地反映了汉末苦难动乱的年代,艺术地再现了诗人惨痛的人生经历。
        第一段写董卓之乱,诗人及难民被掳后的非人遭遇。第二大段主要写在匈奴时想念父母,被赎时又不忍割舍孩子的肝肠寸断的巨大痛苦。
        艺术特点:首先,它是一位女诗人在亲身经历基础上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其感情描写、心理活动刻画,真实、细腻、复杂、微妙,在诗歌史上实属罕见。其次,能够注意细节的描绘,气氛的渲染,对烘托主题起到了良好作用。另外,全诗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
第二章正始之音
        1 、正始诗歌的时间断限。
        正始之音,是指自魏明帝青龙元年(223 )至魏元帝咸熙元年(264 )这段时期的诗歌。
        2 、正始政治时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正始时期的政治时局是影响士人心态及他们的诗歌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司马氏为了进一步巩固权势,在政治上则大杀名士。在这极端黑暗的政治恐怖下,士人建功立业的理想归于破灭,发之于诗,建安诗歌中昂扬的气概没有了,代之以如履薄冰的忧生之嗟。司马氏政权,又标榜" 名教" ,更显现出其虚伪卑鄙。正始士人心中更加鄙弃名教,充满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但又不能直接表达出业,所以表现在诗歌创作上,一方面用韬晦曲折的方式批判名教中人的虚伪龌龊,形成沉痛委曲隐蔽曲折的风格。另一方面,士人转而追求一种理想中的人生境界,常常表现一种老庄人生理想的倾向。
        3 、正始思潮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这时期的玄学思潮对正始士人心态及诗歌创作影响更为重大。正始诗人,往往都是崇尚老庄的士人,他们大畅玄风,建立玄学理论,开始了一个思想史上的新时代。在文学中表现人与自然的新和感,表现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开拓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成为后世山水诗的思想滥觞。
        玄风对正始诗人的另一影响,就是文学创作的哲理化倾向。正始诗人在更深的层次上对人生作哲理的思索和哲学的观照,从诗歌的抒情向诗歌的哲思发展,在诗歌中注重表现哲理。嵇康和阮籍写出了很完整的哲理诗,成为后来玄言诗的滥觞,也对后来咏呸诗的议论化倾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节阮籍诗
        1 、阮籍生平与思想。
        阮籍(210-263 ),字嗣宗,阮瑀之子。阮籍的一生是在矛盾和苦闷中挣扎的一生。他本有心用世,以才高自居。他十分鄙薄当道,司马氏的大杀名士又使他十分恐惧,所以采取了不积极合作又不坚决斗争的依违避就的态度。在生活上,他纵酒佯狂,任性而行;在政治上,他十分谨慎,口不臧否人物;在思想上,他倾心玄学,崇尚老庄,追求理想中的美好境界;在感情上,他痛恨虚伪的名教中人,感叹人生的悲哀和沉重。        2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1 )《咏怀》诗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        阮籍把人生的悲哀挖掘的更全面更深入。也更沉痛。他认为不但自然规律使人生早早凋落,世事无常、社会险恶也给人以重生忧患。而且人心理中自身的矛盾、苦闷、焦虑也在戕害着人的灵魂和生命。如此众多的人生悲哀,往往却不能与人诉说和宣泄,而且不被他人所理解,思想的先行者便又增添了一种人生的孤独感。在艺术表现方式上,阮籍用典颇多,多用比兴、象征烘托意象渲染气氛,来表达自己的深切情思,所以也显得意蕴深沉。
        (2 )阮籍的诗还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阮籍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个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的理想世界。在这个境界里,他可以无所系念,不受约束,可以自由驰神运想,做到与道冥合。
        (3 )阮籍的《咏怀》诗,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但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而且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开后代左思《咏史》组诗、陶渊明《饮酒》组诗的先河。
        第三节嵇康诗
        1 、嵇康生平。
        嵇康,字叔夜。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
        2 、嵇康诗的特色。
        首先,嵇康在他的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如《赠兄秀才入军》嵇康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使他的诗具有一种清过的境界。
        其次,嵇康的部分诗歌中还有一种峻切之语。
        另外,嵇康还能脱开《诗经》,在四言诗中另辟蹊径。《诗经》的古朴写实之风,在嵇康诗中不见了,而出之为清远之意境,隽秀之语言,别具一格。
第三章两晋诗坛
        1 、晋代诗歌风貌。
        晋代诗歌的风貌,大致可分为三部分。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创作以繁缛为主,但西晋还有以左思、刘琨为代表的刚健诗风。东晋则是玄言诗的天下。晋末宋初有杰出的诗人陶渊明。
        第一节太康诗风
        1 、太康诗风形成的原因。
        时局稳定,经济发展,诗人们生活在比较安稳舒适的环境中。司马氏政权造成了“政失其本”,而“士无特操”的局面。士人群体的普遍心态是求实逐利,表现为爱财与奢侈;求名自适,表现为清谈
与纵欲。这种士人心态发之于诗,便是抛弃了建安诗歌的梗概多气与正始诗歌的深邃哲思,转而向结藻清英、流韵绮靡的形式技巧方面发展,形成了“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的太康诗风。
        2 、太康诗歌内容特点。
        太康诗风在内容上的特点之一是" 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诗品》),
        特点之二是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
        3 、太康诗歌艺术形式特点。
        太康诗风在艺术形式上的特点,则是“缛旨星稠,繁文绮合”。一是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二是追求新的技巧,注意俳偶。典型的是陆机。三是描写更加细腻。
        4 、陆机生平。
        陆机,字士衡。陆机的文学成就赋胜于诗。其《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的名篇。
        5 、陆机诗歌内容形式特点。
        ①就诗歌而言,陆机是太康诗人中存诗最多的,今存107 首。
        ②陆机的诗歌语言的华丽排偶是最明显的。常常变古诗之古朴为华美。
        ③就诗歌内容来说,陆机拟古之作很多,也有许多酬酢之词,因而被认为" 造情既浅,抒响不高".但他毕竟是一位" 天才秀逸" 的诗人,因此有些诗作也能写得情感深沉动人。
        6 、潘岳生平。
        潘岳,字安仁。诗歌被誉来“烂若舒锦”。他的《悼亡诗》三首,获得极高评价,以至“悼亡”一词,从此专用为“悼妻”之用。
        第二节左思与刘琨
        1 、左思生平。
        左思,字太冲,构思十年,成《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左思是西晋诗坛第一人,代表为《咏史》八首。
        2 、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①左思的诗歌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
        ②左思的诗歌充满着一种悲愤不平之气。《咏史》其二以比兴手法表达了这种感情:
        ③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文典以怨”" 左思风力".
        3 、刘琨经历及思想的转变。
        刘琨,字越石。" 年轻时""素豪奢,嗜声色".国难家仇,激起了他的报国壮志。
        刘琨《扶风歌》与《重赠卢谌》最为优秀。
        4 、刘琨诗歌的特色。
        ①刚健雄放之情致。如《扶风歌》。当写于任并州太守,北上抗敌时所作,在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中,刘琨用血泪写下了他的坚强意志和悲慨意绪:
        ②刘琨的诗即使是写失败时的意绪,也是壮美的,同样有“清刚之气”,有建安之风气。
        5 、郭璞生平。
        郭璞,曾注《周易》《尔雅》《山海经》,尤善卜筮。诗、赋兼善。以十首《游仙诗》最为著名。
        6 、游仙诗:
        游仙诗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游仙诗内容向有两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另一种则是愤世嫉俗之言。
        7 、郭璞《游仙诗》内容及艺术。
        郭璞的游仙诗兼具求仙长生之意和是愤世嫉俗之言这两种内容。一类是" 坎()咏怀,非列仙之趣也。" 虽有游仙之名,实则是借遗世之志发泄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另一类内容,则是在承继传统上求仙长生之主题,以高蹈轻举、服食采药为主旨。
        郭璞的游仙诗感情真实,坎()咏怀,与东晋辞意夷泰的诗风殊非同道。另外,郭诗情采斐然,描写形象生动,色泽丰富,也与平典似道德论之玄言诗风大异其趣。
        8 、孙绰的《答许询》。
        9 、玄言诗产生的原因及发生发展过程。
        经济逐渐发展。东晋偏安心态占主流,士人留连胜景,培养出很细腻的山水审美意识和更强的山水审美情绪。另一方面,东晋士人追求追求平静与安宁的心境,使他们走向更加广阔的内心世界。
        总之,偏安的心态,中朝玄谈的流风遗韵,以及新形成的高雅脱俗的情调和流连山水的审美情趣,加之佛教般若空观的影响,使玄言诗在东晋诗坛占据了主流地位。
        玄言诗自魏正始时代已开始。西晋著名玄学家不善作诗,故只有少数诗人以玄言入诗。东晋中期是玄言诗的成熟和高潮期。东晋末叶,玄言诗已经式微了。
        10、玄言诗内容与形式特点及其文学贡献。
        玄言诗的特点在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纯以韵语敷述玄理,背离了艺术表现的形象,情感等原则。孙绰有《答许询》:满篇是" 道" 、" 神" 、" 玄风" 、" 蒙园" 等玄学词语。
        贡献:①直接启发影响了陶渊明来淡自然之风格,而且对后代文人诗歌中冲淡自然、旷达闲适风格的影响至为深远。②玄言诗人对山水的体悟与描写,也为晋宋之际山水诗的成熟和发展奠定了审美心理和创作方面的基础。
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
        第一节陶渊时的生平及思想
        1 、陶渊明生平。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请节,浔阳柴桑人。是晋宋时代著名的大诗人,辞赋散文家,所著诗文一并流传于世,有集八卷。
        2 、陶渊明的思想及人生境界。
        由少年的陶渊明,好学不拘。天性闲静,热爱自然。稍长,也曾有济苍生之心。多羊是出于对曾祖陶侃事功的景仰和自豪。他还有思想上的更主要一面,这就是受魏晋以来名士传统的影响,尤其东晋士人清虚恬淡心态的影响,而形成了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人生态度。
        人生境界:
        陶渊明达到了一种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
        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
        1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相关话题/古代文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半岛在线注册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半岛在线注册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半岛在线注册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半岛在线注册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正本半岛在线注册
    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 1.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①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②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③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2.我国 ...
    本站小编 半岛在线注册 2019-03-31
  • 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修改版)
    中国文学史 笔 记 整理版 导 论 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 一. 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 1、 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 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
    本站小编 半岛在线注册 2019-03-31
  • 古代文学史(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半岛在线注册要点超全笔记整理)
    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 ...
    本站小编 半岛在线注册 2019-03-31
  • 古代文学答题参考笔记
    导  论 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 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 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 ...
    本站小编 半岛在线注册 2019-03-31
  • 古代文学笔记(南开+高教)
    古代文学笔记(转) 第一章上古文学 一、基本知识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 ...
    本站小编 半岛在线注册 2019-03-31
  • 武汉大学半岛在线注册大学语文古代文学笔记打印版
    古代文学总复习篇目介绍重点考察《蒹葭》 《秋水》 《上山采蘼芜》 《项羽本纪》 《短歌行》 《白马篇》 《归田园居》 《山居秋暝》 《蜀道难》 《新婚别》 《张中丞传后叙》 《长恨歌》 《无题》 《浪淘沙》 《前赤壁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声声慢》 《水龙吟》 《西厢记》一般了解《采薇》 《有所思》 《使至 ...
    本站小编 半岛在线注册 2019-03-27
  • 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笔记(宋金元)
    宋代 《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王禹,世称王黄州,《三黜赋》屈于身而不屈于道,虽百谪而何亏,首倡革弊复古,提倡韩柳文章李杜诗,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声。敢于触及时弊,关心民 间疾苦,诗风质朴,清新淡雅,有《小畜集》。 记游七律。对异乡独特景物的莫名惆怅以及由 ...
    本站小编 半岛在线注册 2019-03-27
  • 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和答案
    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和答案 汉魏六朝文学试题部分:一、填空1.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____________》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____________),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 ...
    本站小编 半岛在线注册 2019-03-27
  • 打印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正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导 论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一. 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 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2、 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3、 乡国的情怀的泛化, ...
    本站小编 半岛在线注册 2019-03-27
  • 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全部习题集
    第一编 先秦文学第一章 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二.解释: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 创世神话 、 始祖神话 、 洪水 ...
    本站小编 半岛在线注册 2019-03-26
  • 古代文学秦汉文学至南北朝所学文学作品之原文、译文
    所学文学作品之原文、译文(秦汉南北朝) 张衡《归田赋》【原文】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 ...
    本站小编 半岛在线注册 2019-03-25
  • 古代文学史冲刺笔记(精编版)
    第一部分??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比较难复习,一是因为文学史时间跨度大,上下几千年。二是内容多,有很多风格各异的作家、作品以及抽象的文学理论。注意掌握主要的作家流派和重要的文学现象,尤其要多参看历届的真题,做到有的放矢。 下面从从文学流派团体、作家在文学史的地位、主要文学创作的特点、主要著作的文体性质和 ...
    本站小编 半岛在线注册 2019-03-24
  • 古代文学半岛在线注册资料 课外练习
    课外练习 第一编 先秦文学 先秦时期是我国文学的发生期,先秦文学是我国文学的源头,它指的是秦代以前历史时期的文学,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本编依据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先后顺序,重点论述介绍了以下内容:上古歌谣的保存、分类及特点;上古神话的保存、分类及艺术特点;《诗经》的名称、 ...
    本站小编 半岛在线注册 2019-03-23
  • 中国古代文学史半岛在线注册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导论 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 ...
    本站小编 半岛在线注册 2019-03-23
  • 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清代
    清代部分第一章 清代诗歌理解:遗民诗人作品的共同特点(共同特点是能够坚持民族气节,揭露清兵暴行,颂扬抗清英烈,寄托故国哀思。很多作品表现了民众在明清战乱中的流离之苦和失国之痛,使诗歌呈现出苍凉,激昂悲壮的艺术风格。显然有回归诗骚和汉魏风骨传统的趋向,表现出诗歌服务于社会的道统文学观念。)顾炎武诗歌创作 ...
    本站小编 半岛在线注册 2019-03-23
�ֻ��������ע���Ա��������ȡ��վ���Ͻ�ѹ�����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