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笔记(郭锡良版)(2)

本站小编 福瑞半岛在线注册网/2017-03-19


△介词“以”的宾语常常为了强调而前置。
例: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
古:凭什么?(凝固形式)
△何以(实际是以何)
今:为什么?
例: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战国策•范睢说秦王》
吾何以传女曹哉?汪琬《传是楼记》
古:像什么(前期)?怎么样(后期)?(凝固形式)
△何如(实际是如何)
今:怎么样?
例: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战国策•楚策一》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齐桓公伐楚》
△古书上“如何”又可以说成“若何”、“奈何”。
例: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先生助之奈何?《战国策•赵策三》
△“如何”、“”若何、“奈何”的当中还可以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成为“如……何”等格式,意思是“对……怎么样”。
例: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条件①宾语必须是代词。②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否定代词“莫”。
(1)用否定副词“弗”、“勿”的否定句一般是不带宾语的,但如果出现宾语,而且又是代词,同样要放在动词之前。
例:大国亦弗之从而爱利。《墨子•非攻中》
(2)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但也有否定句中代词宾语不前置的例子,即这两种情况并存。
       前置:吾爱之,不吾叛也。《左传•子产论尹何为邑》
邻国未吾亲也。《国语•齐语》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先秦         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孟子•许行》
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左传•昭公十二年》
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诗经•魏风•园有桃》
       不前置:有事而不告我。《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夫不恶女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管子•封禅》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前置: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不我击。《汉书•李广传》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谊•论积贮疏》
 秦后(拟古)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彼不我恩也。柳宗元《童区寄传》
                    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不前置:汉果不击我矣。《汉书•赵充国传》
△以下三种情况不用宾语前置:
①即使是否定句,但宾语不是代词。
例: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未绝鼓音。《左传•鞌之战》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为王。《战国策•齐策一》
②宾语是代词但不是否定句。
例: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左传•昭公十二年》
③在否定句中,具有称代作用的名词,而不是代词。
例:若不许君,将焉用之。《左传•昭公四年》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庄子•秋水》
3、宾语用代词复指
(1)此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放在动词前面的代词“是”或“之”复指一下,起强调宾语的作用。
例:秉国之均,四方是维(维四方。维:保护)。《诗经•小雅•节南山》
将虢是灭(将灭虢),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今吴是惧(惧吴)而城于郢。《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吾以子为异之问(问异),曾由与求之问(问由与求)。《论语•先进》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有何后)?《国语•勾践灭吴》
△这种宾语前置格式,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再加上“惟(唯)”,构成“惟(唯)……是……”或“惟(唯)……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更加明显。
例: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唯求敌)。《左传•宣公十二年》
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唯视利)。《左传•吕相绝秦》
父母唯其疾之忧(唯忧其疾)。《论语•为政》
(2)如果宾语本身就是代词,有两种情况:
①仍旧用这种语法格式强调宾语,只是用来复指的代词一般只用“之”,不用“是”。
例: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谓我)矣。《左传•宣公二年》
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谓斯)与?《谷梁传•僖公二年》
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亡是)也。《论语•阳货》
△由这种格式形成的“是之谓”、“此之谓”已成为一种凝固形式。
例: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是之谓(谓是)政令行。《荀子•王霸》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谓此)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此之谓”(叫它、把它叫做、说的就是这个)还可以不带其他宾语单独形成一个分句。
例:吾闻之,禹称善人,不善人远,此之谓也夫。《左传•宣公十六年》
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孟子•离娄上》
②不用复指代词,直接把代词宾语放到动词之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只限于“是”。
例:维叶莫莫,是刈是濩(刈是濩是)。《诗经•周南•葛覃》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寡人问是)。《左传•齐桓公伐楚》
4、数词放在动词前作状语
现代汉语表示行为数量时,一般是把数词和动量词放在动词之后(如“去三回”、“看两遍”),古代汉语有两点不同:一是一般不用动量词,二是数词一般要放在动词之前。
例:又与之遇,七遇皆北(遇七)。《左传•文公十六年》
公输般九设攻城之机变(设九),子墨子九距之。《墨子•公输》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一反)。《列子•汤问》
△从句子成分看,古代汉语放在动词前面表示数量的数词,是作为状语来修饰动词的。在强调某一行为的数量时,可把数词移到句尾作全句的谓语,并在其前用代词“者”字复指,使“者”字前面的词语成为全句的主语。
例: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三辞让),终不肯受。《战国策•赵策三》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举)。《史记•鸿门宴》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一)定义:判断句是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的句子。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两种,判断句中的“是”叫做判断词(也叫系词)。
(二)分类
1、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不用判断词,而是在判断句的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
格式:主语+谓语+也
例: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齐桓公伐楚》
王,人君也;斶,人臣也。《战国策•齐策四》
张骞,汉中人也。《汉书•张骞传》
2、在主语后面加上代词“者”复指,引出谓语。
格式:主语+者+谓语+也
例: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吾所欲者,土地也。《韩非子•五蠹》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起义》
3、在主语后面加上代词“者”复指,省略“也”字。
格式:主语+者+谓语
例: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传》
4、省略“者”、“也”,这是“……者……也”的省略形式。
格式:主语+谓语
例: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
荀卿,赵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
5、判断句的主语有时根本不出现,有时承上文省略,这时,句末的“也”字必不可少。
例: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论语•子路从而后》
酣战之时,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谷阳操觞酒而进之。天子曰:“嘻!退,酒也!”谷阳曰:“非酒也。”《韩非子•十过》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区分“是”为判断动词还是指示代词。
①先秦时代,“是”字往往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用和“此”一样。
例:公曰:“是吾宝也。”《左传•僖公二年》
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荀子•天论》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墨子•非攻上》
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荀子•天论》
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左传•哀公元年》
国平养侠儒,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韩非子•五蠹》
②“是又”等于“此又”,意思是“这些又”。如果“是”是判断词,就应该说成“又是”,而不能说成“是又”。
例:繁起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荀子•天论》
③先秦时代,有没有判断词存在,目前正在争论中,讨论“为”。
A “为”字是动词,不是真正的判断词,其作用很像现代汉语的判断词“是”。
例: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子路从而后》
B只有在极少数句子中,“为”才和现代汉语的判断词“是”相当。
例:余为伯倏,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三年》
④“是”作为判断词,汉代就有了。从汉语发展来看,判断词“是”从指示代词“是”发展而来。
例: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
于是所嫁妇人之父也。《论衡•死伪》
若枯即是荣,荣即是枯,则应荣时凋零,枯时结实。范缜《神灭论》
⑤秦后,由于拟古,有时“是”也不是判断词,文言文中的判断句,绝大多数仍然采用先秦的形式。
例: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柳宗元《封建论》
然则变化无穷者,地利也。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总叙》
6、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中,在谓语前面可以加上 “乃”、“即”等副词或 “维”、“惟”等语气词,起加强判断、肯定、否定等语气的作用。

相关话题/古代汉语

闁绘劗鎳撻崵顔剧博鐎n亜绁柟鍏肩矌閸岋拷2濞戞挸娲ㄩ~鎺楁嚀閸愵亞鍩¢柣銏ゆ涧閻℃瑩鎮ч崼锝囥偒闁哄倹鐟辩槐锟�
濠㈠爢鍥у姤闁告帒妫涢銏ゆ鐎n喖鍘撮柡鍕靛灣椤戝洦绋夐埀顒€鈻庨檱閳ь剙鍟伴悥娲晬鐏炵瓔鍤犲ù婊冮椤┭勬媴閺囩喓鍙€闁归潧褰炵粭鎾寸▔濮樻剚鍤﹂柟绋挎搐閻i箖寮▎鎰稄闁挎稑鏈崹銊ф媼閸涘﹥绠掔€垫澘鐗嗛ˇ鍧楁偪閹达附锛栭柕鍡曞ree濠㈠綊鈧稒銆冮柛鎺戞椤掔喐绋婇悩鐢电Ч闁兼澘鍟伴悥鍝勄庢潏顐熷亾閺囨氨鐟╁☉鎾翠亢椤曡櫕娼忛崨顓у殼20妤犵偠鎻槐婵嬪箑閼姐倗娉㈠ù婊冩缁夊鈧湱鍋熼弫銈夋儍閸曨剙鐦归悗瑙勭閺嗏偓闁哄鍔栭悡锛勬嫚閵忊剝鐓欐繛澶嬫礀瀵攱寰勫鍕槑闁哄倽顫夌涵鍫曟晬鐏炵偓绠掗梻鍥e亾閻熸洑鑳跺▓鎴︽儑鐎n厾绠栭柡澶涙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