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一)教育现代化
1、观念层面现代化。
2、制度层面的现代化。
3、物质层面的现代化。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变革
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变革,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处理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在立足我国教育实践的基础上,科学理解全球教育思想,为我所用。
2、理性看待全球化对教育的影响,在看到全球化给教育变革带来机遇和机会的同时,要警惕挑战和风险,用批判的眼光进行审视。
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增进国际理解。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要有国际视野、全球意识,顺势而为。
(三)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教育变革
具体表现为: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学校教育的宗旨;按照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调整专业结构和教学内容,彻底打破学科壁垒;改变传统的教育职能和教育形式;大力推进教育成果市场化。
(四)教育信息化
信息社会必将对教育提出相应的要求,具体表现为:
1、培养学生具有收集、选择、整理、管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2、为防止因个人信息技术能力的差距而造成的不平等现象加剧,学校和教师必须使所有的学生都能驾驭和掌握这些新技术。
(五)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变革,要求实施多元文化教育。具体包括:
1、勾画学校变革整体图景。多元文化教育的成功实施,必须将学校视为一个社会系统。为此,必须对学校进行整体变革,包括学校政策与政治、学校文化与隐性课程、学校的学习风格等。
2、实施革新性课程变革。多元文化教育的成功实施,必须从制度层面进行改革,包括课程、教材、教学和学习方式等。其中,课程变革是核心问题。
3、开展文化敏感性教学。文化敏感性教学要求教学适应不同文化学生的需要,其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将文化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学生等方面更具文化敏感性和文化相关性。
(六)教育民主化
民主化背景下的教育变革,旨在追求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方面。前者是把民主的外延扩展到教育领域,使受教育成为公民的权利;后者是教育内涵的加深,即把专制的、不民主的教育改造成为民主的教育。教育民主化就是"要求教育具有平等、民主、合作、能调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等特点。
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教育机会均等,即教育要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享有教育资源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这意味着要对社会弱势群体学生给予特殊照顾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最后是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等。
(七)教育本土化、民族化
本土化、民族化背景下的教育变革,旨在追求教育本土化和教育民族化。
教育本土化可以理解为外来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实际的会通、融合,是使外来教育思想转化为我国教育实际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因而体现出本土特征的过程。
教育民族化可以理解为在教育的国际学术交流中,以本国国情和民族特性为基点,以促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对外来文化进行精心的鉴别、选择和改造,使其与本土文化的优良因素进行交融,形成既有时代特点又有本国特色、国际性与民族性相统一的教育理论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