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看一下与此内容相关的2004年刑法真题:
某国有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张某,故意指使他人虚报保险事故,并由自己亲自理赔骗取保险金20万元与他人私分。张某构成()。
A.保险诈骗罪B.虚假理赔罪
C.贪污罪D.职务侵占罪
此题中,张某与他人私分了20万元,从中受益而构成了贪污罪。
4、丙放火烧车行为,由2可知是放火罪。丙15岁,已经可以构成该罪了。放火罪是法律明确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的8种罪之一。该8种罪名应熟记。
5、丁的行为应为犯罪既遂。丁提供了汽油,虽然最后没有参加放火,但是他没有有效阻止犯罪行为的进行,没有拿回自己提供的汽油,致使车被烧毁并危及了公共安全,故犯罪既遂。从中还可见,丁在整个共同犯罪中起的作用较小,可认定为从犯。
这一内容在当年第五版的指南中并没有明确写出,而是06年考试分析中列出来了,这也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考试分析,那里边可能会有一些没有包括在指南中的知识点。
6、至于丙丁是未成年、甲教唆未成年犯罪、丁是从犯、乙自首等问题都比较简单明确,故不赘述。需要提醒的就是考生要保证文中的各个情节要仔细分析,不能遗漏。
由以上分析可见,除第3、5点有难度外,其他几点都是指南中的基本知识。我们只要熟读指南和分析,做题时冷静细心的分析,不要遗漏犯罪的情节就可以拿到大部分分数。
[答案要点]
(1)①甲:虚报保险标的价值、故意制造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行为,构成保险诈骗罪;唆使丙放火烧车,构成放火罪共犯;②乙:明知甲虚报保险标的价值、故意制造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而为其办理保险、出具虚假保险事故评估证明,构成保险诈骗罪共犯;虚假理赔5万元据为已有,构成贪污罪;③丙:放火烧车的行为,构成放火罪共犯。
(2)丁构成放火罪既遂,因为实行犯丙放火已造成具体危险,构成放火罪危险犯既遂。丁虽然未直接参与犯罪实行,但未能有效撤回已提供的帮助,不能单独成立中止,所以随丙放火罪既遂而既遂。
(3)①丙、丁犯罪时不满18周岁,应从轻或者减轻处罚;②丁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是放火罪的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③乙主动交代不同种罪行(贪污),成立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甲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应从重处罚。
下面再看两道相关的真题。
2006年真题
10、甲在生产作业期间,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供电线路短路,引起火灾,烧毁厂房,致3名工人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千万元。甲的行为构成
A失火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D失火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解析:
我们可以比较容易的排除过失致人死亡罪,因为该行为还造成了厂房的损失;也不是失火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因为是一个行为造成的两个结果,符合想象竞合犯。最大难点在于甲的行为是构成失火罪还是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两罪区别:(1)发生场合不同。重大责任事故罪必须发生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失火罪不限;(2)犯罪主体不同。重大责任事故罪是特殊主体,失火罪是一般主体。从本案可见存在法条竞合问题,甲的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构成两罪。两罪相比较可见,重大责任事故罪较为特殊,它是特殊主体在特殊场合所为,故依特别优于一般的原则,选择重大责任事故罪。
14、保险受益人甲故意杀害被保险人乙,造成乙死亡,骗取了20万元保险金。对甲应当
A.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B.以保险诈骗罪定罪处罚
C.以保险诈骗罪和故意杀人罪的牵连犯择一重罪处罚
D.以故意杀人罪和保险诈骗罪数罪并罚
解析:
本题中甲的行为符合保险诈骗罪的五个行为方式: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骗取保险金。而且法律明文规定,实施保险诈骗活动,故意以纵火、杀人等行为方式造成财产损失、被保险人死亡等结果,骗取保险金的,按数罪并罚处罚。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