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联考大纲(2000-2001)刑法学样题(3)
网络资源 半岛在线注册/2009-01-12
Ⅲ 样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贩卖毒品
2.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
3.明显越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当减轻或者免除
4.牟利或者传播图片、书刊
5.国家规定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
二、判断题
1.× 2.× 3.× 4.√ 5. √ 6.× 7.× 8.√ 9.× 10.×
三、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 C 5. B 6.C 7.D 8.B 9.D 10.D
四、多项选择题
1.ABC 2.BCE 3.CD 4. ABCD 5.BCDE 6.BC 7.ABC 8.BC 9. AB 10.ABCD
五、名词解释
1.犯罪对象是指危害社会行为所直接作用的物或者人。
2.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出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3.犯罪集团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4.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支出的行为。
5.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六、简答题
1.我国刑法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2)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2.保险诈骗罪的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有关保险活动的监督管理制度和保险人的财产所有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除法规,采取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骗取较大数额保险金的行为。
(3)犯罪主体为个人和单位,具体指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保险金的目的。
3.犯盗窃、诈骗、抢夺罪,在下列条件下转化为抢劫罪;
(1)行为人必须首先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犯罪行为;
(2)行为人必须是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
(3)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
七、分析题
1.法条评析
本条款是关于脱逃罪的罪状及法定刑的规定。罪状分类属于叙明罪状。罪状中所列的三种人是脱逃罪的犯罪主体,属特殊主体,其中“依法被关押的罪犯”,是指经过法定程序,被人民法院,定罪处刑的并被剥夺自由的人;“依法被关押的被告人”,是指依照法定程序。被司法机关逮捕关押的正在接受人民法院审判的人; “依法被关押的犯罪嫌疑人”,是指依照法定程序,被司法机关拘留、逮捕的正在接受侦查、审查起诉的人。被非法关押的人脱逃的,不构成本罪。“脱逃”是指逃离司法机关的监狱、看守所、拘留所等监管场所的行为,在押解途中逃跑的也包含在其内。法定刑符合相对确定的法定刑形式.既可选择5年以下、6个月以上的 有期徒刑判处,也可以选择一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拘役判处。
2.案例分析 郝某的行为是贪污行为,但不构成犯罪。 郝某属于受人民团体委托管理国有财产的人员,又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采用侵吞国有财产的手段,其行为属于贪污性质。但按刑法的规定,郝某贪污数额不满5000元,且情节未达较严重程度,故符合《刑法》第13条犯罪概念中“但书”的规定,郝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可内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 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