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网络资源 半岛在线注册/2009-01-13

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为主,兼有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等理工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目前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为1:1,是全国高校中这一比例最高的研究型大学之一。我校现有硕士学位授予点128个,2006年拟招收硕士生3000人,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生800人(其中含接收外校推免生300人)。
一、我校实行网上招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发布
网上招生包括网上报名、网上下载《准考证》(在北京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网上查询初试成绩、网上调剂录取等。我校硕士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发布,考生须随时登录研究生院网站查询有关通知。考生自行从研究生院网站下载《初试成绩通知》、《复试通知》等,我校不再给考生寄发书面通知。
二、学习年限
1、数量经济学、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系统理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学院)、食品科学、应用化学、生态学、环境科学、设计艺术学、艺术学、美术学专业学习年限为三年(在专业名称前做“*”号标记)。
2、其他专业继续实行弹性学制。
3、工商管理硕士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习年限详见工商管理硕士招生简章和法律硕士招生简章。
三、报名时间及报名程序
考生均在教育部统一的网上报名系统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具体网上报名程序、网上报名时间详见教育部文件通知。
1、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
  (1)确认报名信息:在教育部网上报名成功后,请于2005年11月4-6日登录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核对、确认报名信息是否完整、准确。未在教育部统一的网上报名系统网上支付报名费的考生必须于11月4-6日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网上支付报名费。
  (2)电子照相: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本人须携带有效身份证件(截至2006年硕士生入学考试日期仍有效的身份证、军官证)在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时间(2005年11月10-14日)到我校电子照相。
  (3)下载《准考证》:请考生于考试前一个月(具体时间见研究生院网站通知)自行登录研究生院网站下载《准考证》,初试时凭网上下载的《准考证》和有效期内的身份证(或军官证)进入考场。不下载《准考证》者,视为考生自动放弃考试。

2、在外地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
(1)办理其他报名手续: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须携带有效身份证件(截至2006年硕士生入学考试日期仍有效的身份证、军官证)在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时间(2005年11月10-14日)到当地省、市招生办指定的报名点办理其他报名手续。
(2)确认报名信息:考生在外地办理完报名手续后,请于11月18-20日登录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核对、确认报名信息是否完整、准确。
(3)《准考证》:在外地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准考证》由我校各院系于考试前20天寄出,请考生务必在网上报名时准确填写本人接收《准考证》的地址和邮编。
3、考生必须如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不得弄虚作假。一旦发现考生提交的报名信息不实,立即取消考生报考资格或录取资格,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负。
4、考生办理完报名手续后,报名表等报名材料均不需返回我校。
四、推荐免试工作
1、外校推荐免试生申请攻读我校硕士学位研究生
于2005年6月24日-9月20日登录我校研究生院网站,网上提交申请信息。具体申请程序和相关规定详见我校研究生院网站上公布的《2006年外校推荐免试生申请攻读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生办法》。
我校对复试合格拟接收的外校推荐免试生发给接收函,取得接收函的应届毕业生均在其推荐学校(即原所在院校)办理报名手续。
2、申请免试攻读我校2006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含本校和外校)须在2005年9月底前参加我校组织的复试,复试合格并取得原所在院校推荐资格的方取得推荐免试生资格。
五、同等学力者报考我校,须具备以下条件:
 1、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从大专毕业到2006年9月1日)或两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
 2、报名时已通过国家四级外语水平考试并获得证书,复试时提交国家四级外语水平考试证书原件和复印件;2005年6月以后参加四级考试达到450分以上者,提交成绩单和复印件;
 3、复试时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4、复试时提交相当于学士学位水平的论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或在报刊上发表的三篇文章。
六、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者,须在报名前已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硕士生;或已获得专科毕业证书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2006年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七、入学考试时间: 2006年1月14、15日。
八、复试和体检
各专业复试笔试科目详见专业目录复试科目栏。
我校于2006年3月在网上公布复试分数线,考生在网上查询是否参加我校复试,并自行从网上下载《复试通知》。
复试时参加我校统一组织的体检,体检医院为我校校医院,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体检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
复试时须提交《本科课程学习成绩登记表》和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应届毕业生于入学前补交)。
九、网上调剂录取
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复试基本要求,但未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可以联系其他高校或招生单位进行调剂录取。考生须登录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提交申请调剂信息,包括调往学校、专业等,我校将按考生的申请寄转报考材料。
十、2006年拟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十一、2006年我校继续实行住宿收费制。
十二、我校不允许学生同时攻读两个(及以上)不同层次的学位。
十三、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培养方案的规定内容,按照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和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符合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的,可被颁发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十四、我校2006年继续招收工商管理硕士和法律硕士研究生。有关招生事宜详见工商管理硕士招生简章和法律硕士招生简章。
十五、我校专业课不举办考前辅导班。
  查询考试成绩可拨打电话:16898166
  研究生院网站:pgs.ruc.edu.cn
  研招办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872
研招办电话:010-62515340            中国人民大学查号台:010-62511301
各院系咨询电话详见研究生院网站。

中 国 人 民 大 学2006年法律硕士专业研究生招生简章

为培养应用型高层次法律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司法部于1996年开始设置和试办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中国人民大学为首批招生单位。2006年计划招生人数250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专业代码:030180)是具有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专业学位,主要为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与监督以及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等实际部门培养德才兼备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的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
一、我校实行网上招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发布
网上招生包括网上报名、网上下载《准考证》(在北京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网上查询初试成绩、网上调剂录取等。我校硕士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发布,考生须随时登录研究生院网站查询有关通知。考生自行从研究生院网站下载《初试成绩通知》、《复试通知》等,我校不再给考生寄发书面通知。
二、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2006年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
(1)报名前已通过国家四级外语水平考试并获得证书,复试时提交国家四级外语水平考试证书原件和复印件;2005年6月以后参加四级考试达到450分以上者,提交成绩单和复印件;
(2)复试时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3)复试时提交相当于学士学位水平的论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或在报刊上发表的相当于学士水平的三篇文章;
3、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下列13个专业不得报考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法学、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改造法、商法、公证、法律事务、行政法、律师、涉外经济与法律、知识产权法、刑事法);
4、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5、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66年9月1日以后出生)。报考自筹经费和委托培养的考生年龄不限。
三、报名时间及报名程序
考生均在教育部统一的网上报名系统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具体网上报名程序、网上报名时间详见教育部文件通知。
1、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
 (1)确认报名信息:在教育部网上报名成功后,请于2005年11月4-6日登录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核对、确认报名信息是否完整、准确。未在教育部统一的网上报名系统网上支付报名费的考生必须于11月4-6日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网上支付报名费。
 (2)电子照相: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本人须携带有效身份证件(截至2006年硕士生入学考试日期仍有效的身份证、军官证)在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时间(2005年11月10-14日)到我校电子照相。
 (3)下载《准考证》:请考生于考试前一个月(具体时间见研究生院网站通知)自行登录研究生院网站下载《准考证》,初试时凭网上下载的《准考证》和有效期内的身份证(或军官证)进入考场。不下载《准考证》者,视为考生自动放弃考试。
2、在外地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
(1)办理其他报名手续: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须携带有效身份证件(截至2006年硕士生入学考试日期仍有效的身份证、军官证)在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时间(2005年11月10-14日)到当地省、市招生办指定的报名点办理其他报名手续。
(2)确认报名信息:考生在外地办理完报名手续后,请于11月18-20日登录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核对、确认报名信息是否完整、准确。
(3)《准考证》:在外地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准考证》由我校各院系于考试前20天寄出,请考生务必在网上报名时准确填写本人接收《准考证》的地址和邮编。
3、考生必须如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不得弄虚作假。一旦发现考生提交的报名信息不实,立即取消考生报考资格或录取资格,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负。
4、考生办理完报名手续后,报名表等报名材料均不需返回我校。
四、初试科目
    1、全国统考:(1)101政治(2)201英语或203日语
    2、全国联考:(3)398专业基础课(含刑法、民法)(4)498综合基础课(含法学基础理论、宪法、中国法制史)
具体考试科目以日后教育部公布的为准。
五、初试时间
    2006年1月(具体考试时间以教育部规定时间为准)
六、初试地点
    北京考区:中国人民大学
    外埠考区:在当地省、市招办指定的考点。
七、复试与体检
复试笔试科目:专业综合课。
我校于2006年3月在网上公布复试分数线,考生在网上查询是否参加我校复试,并自行从网上下载《复试通知》。
考生凭《复试通知》、《准考证》、有效期内的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参加复试,复试时应提交下列材料:
1、大学课程学习成绩登记表或复印件(需加盖出具单位章);
2、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复试时参加我校统一组织的体检,体检医院为我校校医院,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体检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
八、网上调剂录取
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复试基本要求,但未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可以联系其他招收法律硕士的高校或招生单位进行调剂录取。考生须登录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提交申请调剂信息,包括调往学校、专业等,我校将按考生的申请寄转报考材料。
九、录取
根据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确定录取名单(原则上录取第一志愿的合格考生)。按规定,被录取的考生必须同我校签定协议书(如属委托培养,还须同委托单位签定协议书),按规定交纳培养费后由学校发放录取通知书。自筹经费生可以迁入我校集体户口。
《协议书》由我校委托法学院签发给考生。
十、培养方式
脱产学习,不脱产学习两种方式。全日制学生学制2年,限招200人,学校安排住宿,费用自理。非全日制学生学制3年。
十一、培养费
    每名学生的培养费总计39000元,分两年交清。
十二、学位授予
    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培养方案的规定内容,按照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和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符合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教育部统一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十三、关于毕业生就业
原单位委托培养的硕士毕业生必须回原单位工作,其他毕业生可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十四、参考书目
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编《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指南》(第六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法学院咨询电话:010-62511265    法学院网址:www.cnlawschool.com
研招办电话:010-62515340        中国人民大学查号台:010-62511301
入学考试成绩查询电话:16898166
欢迎考生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
                                 

法学院招生专业目录

法学硕士招收214人,法律硕士招收250人

法学理论(030101)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20德语或221法语
③315法理学(含法理学与西方法律思想史)
④439法学综合考试(中国法制史、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
法学综合考试(中国法制史、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

法律史(030102)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20德语或221法语
③316中外法制史
④439法学综合考试(法理学、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
法学综合考试(法理学、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3)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20德语或221法语
③317宪法与行政法
④439法学综合考试(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刑法、民法、诉讼法)
法学综合考试(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刑法、民法、诉讼法)

刑法学(030104)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20德语或221法语
③318中国刑法
④439法学综合考试(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民法、诉讼法)
法学综合考试(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民法、诉讼法)

民商法学(030105)
01民商法方向
02知识产权方向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20德语或221法语
③319中国民商法
④439法学综合考试(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刑法、诉讼法)
法学综合考试(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刑法、诉讼法)
 
诉讼法学(030106)
 
01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侦查学方向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20德语或221法语
③320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
④439法学综合考试(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刑法、民法)
法学综合考试(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刑法、民法)

02物证技术学方向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20德语或221法语
③321物证技术学
④440普通物理(含力学、光学、电学)和普通化学(含有机化学、无机化学)
物证技术学

经济法学(030107)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20德语或221法语
③322经济法学
④439法学综合考试(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六门任选五门)
法学综合考试(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六门任选五门)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8)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20德语或221法语
③323环境资源法
④439法学综合考试(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六门任选五门)
法学综合考试(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六门任选五门)

国际法学(030109)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20德语或221法语
③324国际法学(国际公法、冲突法、国际经济法)
④439法学综合考试(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六门任选五门)
法学综合考试(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六门任选五门)

法律硕士(030180)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398专业基础课(含刑法、民法)④498综合课(含法学基础理论、宪法、中国法制史)
专业综合课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半岛在线注册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半岛在线注册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半岛在线注册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半岛在线注册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