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综合知识
法理学(50分)
一、判断题 2分*5
1. 我国法律的地域效力范围是指法律效力及于制定机关所管辖的领域。
2. 就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关系而言,一个法律规范有可能包括在几个法律条文之中。
3. 根据二要素说,每一个法律规范人逻辑结构上讲都是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部分构成的。
4. 将法的本质归结为理性和正义的西方法学流派是分析法学派。
5. 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二、单选 2分*15
1. 违法行为的发生不是由行为者自由的意志,而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因而只能根据行为人行的环境和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来确定法律责任的有无和重轻。此种观点属于下列选项中的哪一种理论?A规范责任论B历史责任论C环境责任论D社会责任论
2. 在我国,国务院所属部委发布的各种行政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一般称为:A基本法律B行政法规C行政规章D行政政策。
3. 法的制定的程序即立法程序:A仅是制定新法的法律步骤B不包括修改旧法的步骤C不包括废除旧法的法律步骤D包括有关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或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定步骤和方式。
4. 判例法作为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存在于:A罗马法系B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C资本主义法系D普通法法系。
5. 由一个国家现行法律部门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在法学上称为:A立法体系B法学体系C法律体系D法系。
6. 在法律对人的效力方面,我国采取的原则是A属地主义和保护主义B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C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相结合D以属人主义为主,与属地主义和保护主义相结合。
7. 公司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A社会主义法的基础B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C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的基本原则D宪法的总的指导思想。
8. 在性质上看,法律关系是一种A物质关系B思想关系C生产关系D事实关系。
9. 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称为A法律事实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关系内容D法律关系。
10. 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与参与者意志无关的法律事实称为A法律行为B法律事件C法律原则D法律规范
11.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件》的行为属于A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D违纪行为。
12. 某著名法学家著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进行讲解、释义,这一解释属于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非正式解释D正式解释
13. 法学可以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业,这是从A法律类别这一角度所进行的划分B法律制定到实施这一角度的划分C法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这一角度所进行的划分;D认识论角度所进行的划分。
14.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A公安机关B监察机关C人民检察院D人民法院
15. 下列关于自由与法律的关系的说法,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用法律保障自由是保证自由不被滥用的需要B用法律保障自由不仅是宪法的使命,同时也是其他法律、法规的重要追求C自由需要法律的保障,但是法律并不以自由为目的D法律保障自由的重要机制是把自由法律化为权利。
三、简答题 10分
简述司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30分
一、判断题 2分*3
1. 行政法律规范可以出现在不同效力等级的规范性文件中
2. 行政委托中被委托人必须以委托人名义从事活动,其法律后果也由委托人承担。
3. 行政司法是指行政机关作为争议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按照司法程序审理特定民事争议或行政争议的活动。
二、单选 2分*5
1. 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行政规章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C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管理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2. 赶赴火场的消防队及其消防车辆、物资需要铁路和轮船运输时,铁路和船运部门应当优选载运。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A行政特权B行政受益权C获得社会协助权D先行处置权
3. 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是指A审判人员独立行使审判权B行政法庭作为一个整体独立行使审判权C合议许独立行使审判权D人民法院作为一个整体独立行使审判权
4. 行政相对方对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有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提出复议申请的,被申请复议的主体是A作出委托的行政机关B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组织C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组织的主管行政机关D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组织的上级机关
三、多选 2*4
1. 下列各项中,可以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是A乡、镇人民政府B公安派出所C街道办事处D公安局法制科
2. 公务员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包括A通报批评B赔偿损失C行政处分D行政处罚
3. 公安、城管、工商等行政部门联合实施的同一个行政行为,属于A单方行政行为B双方行政行为C多方行政行为D共同行政行为
4. 有权制定行政规章的行政机关包括 A国务院各部委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各部门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四、简答 6分
简述可诉性行政行为的特征。
刑法学 30分
一、判断 2分*3
1.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的原则具体体现为定罪上一律平等、量刑上一律平等和行刑上一律平等。
2. 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可以成为犯罪客体。
3. 危害结果作为危害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侵害的一种事实,必然具有多样性。
二、单选 2分*5
1. 下列关于犯罪对象和犯罪客体的区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犯罪客体决定犯罪的性质而犯罪对象未必B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而犯罪对象则仅仅是某些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C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D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而犯罪对象有时候则不是犯罪分类的基础。
2. 甲欲毒杀其妻子,就在妻子盛饭时往其碗内投入剧毒药,妻子在吃饭时吃一堑了孩子几口,结果母子均中毒死亡。在本案中,甲对其孩子死亡发生的心理态度属于 A明智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这样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B明智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这样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C追求一个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结果的发生D突发性的犯罪,不计后果,放任严重结果的发生。
3. 下面对过于自信的过失的描述正确的是 A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行危害社会的结果。B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必然发行危害社会的结果。C行为人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行危害社会的结果。D行为人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必然发行危害社会的结果。
4. 某司机在雨夜行车,从公路上一塑料驶过,压死睡在塑料布下的一个精神病人,本案属于 A疏忽大意的过失、构成犯罪B过于自信的过失、构成犯罪C精神病人的问题,不构成犯罪D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
5. 甲欲杀乙,用准备好的铁锤将乙击错,以为已致乙死亡而离去。后乙遇救 未死,这种情况不影响甲构成故意杀人罪,因为这属于事实认识错误中的 A客体错误B对象错误C行为实际性质的错误D因果关系的错误
三多选 2分*4
1. 特别自首成立的条件是A必须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他人的其他罪行B主体必须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C必须同时具有立功的表现D必须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的其他罪行。
2. 我国一般缓刑的适用条件是A犯罪分子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B犯罪分子必须不是累犯C犯罪分子必须有自首或立功的表现D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3. 无期徒刑的特点是A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并且羁押时间不能折抵刑期B剥夺自由是没有期限的C强迫参加劳动,接受教育改造D必须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4. 犯罪对象是指A具体要求的人和物B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人和物C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的人和物D刑法规定的人和物。
四简答题 6分
简述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
民诉与刑诉 40分
一、判断 2分*5
1. 公开审判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案件时,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案件外,审判全过程均应当向群众和社会公开。
2. 民事诉讼都是平等主体之间因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纠纷而提起的诉讼。
3.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般地域管辖是以被告所在地管辖为原则,以原告所在地管辖为例外。
4. 民事诉讼中的诉讼代表人只能从当事人中推选或人民法院在当事人中指定。
5. 在民事诉讼中,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属于无需证明的事实。
二、单选 2分*5
1.甲公司以乙公司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支付所拖欠的货款50万元,由于乙公司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在诉讼中,甲公司提供担保并申请人民法院对乙公司的两辆奔驰汽车采取保全措施。法院经调查发现乙公司在向银行贷款时已将这两辆汽车抵押给银行,这时人民法院A可对汽车采取保全措施,同时银行的优先权丧失B可对汽车采取保全措施,但是银行享有优先受偿权C可对汽车采取保全措施,但需要征得银行的同意D不能汽车彩取保全措施,因为该汽车已抵押给银行。
2.张老汉因儿子不尽赡养义务而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为其与儿子分家析产并责令儿子支付赡养费。一审法院经过审理判决其儿子向张老汉一次性支付赡养费2万元张老汉不服,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二审浡在再审过程中发生一审法律未进行分家析产,此时,二审法院应当A直接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审B依法查清事实后改判C根据自愿原则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张老汉就分家析产问题另行起诉D根据自愿原则调解,调解不成的,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审。
3.华龙公司与国胜公司货款纠纷一案,某市甲区人民法院审理判决后,华龙公司上诉,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最高人民法院发现已生效的判决在认定事实与适用法律方面确有错误,有权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或指令A甲区人民法院再审B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C甲区人民法院或者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D某市所在地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
4.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设备归属纠纷一案,经区人民法院、市中级人民法院两审终审后,判决甲公司败诉,但甲公司仍然拒绝履行交付义务,乙公司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丙公司向法院声称,该设备已在一个月前甲公司卖给了自己,并且自己已经预付了设备款。经查丙公司所述属实。人民法院应当A由院长批准,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B判决设备归丙公司所有C由扫行庭庭长批准,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D裁定驳回丙公司的执行异议。
5.原告与被告宅基地纠纷一案,法院由甲乙丙三名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并由丁担任书记员,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原告突然得知书记员丁是被告的表弟,于是申请丁回避,对此应当由谁决定A合议庭成员B审判长C院长D审判委员会
三、多选 2分*5
1. 我国民事案件合议庭的组成因案件审理程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审合议庭可以由审判员与联审员共同组成或由审判员组成B第二审合议庭只能由审判员组成C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D审理再审案件,如果原来是第二审的,由第一审法院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2. 民事诉讼中移送管辖应当符合的条件是A移送法院已经受理案件B移送法院对案件无管辖权C受移送法院同意案件的移送D受移送法院对案件有管辖权
3. 公民甲与其养子乙经常发生争吵,于是甲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与养 子乙的收养关系,经法院主持调解,双方和好。事后,如果一方当事人又起诉的,下列哪种情况人民法院应当受理A甲无新情况、新理由在6个月内又起诉的。B甲有新情况、新理由在6个月内又起诉的。C甲无新情况、新理由在6个月后又起诉的。D乙无新情况、新理由在6个月内又起诉的。
4. 在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的情形有A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的案件B被告人生理有缺陷或者是未成年人C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是未成年人D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的案件
5. 下列人员中,可以取保候审的是A应当逮捕而患 有严重疾病的犯罪嫌疑人B违反监视居住规定的嫌疑人C不应当被拘留的人D不能在二审期限内结案的被告人
四、简答 5分*2
1. 简述公示催告程序的主要环节。
2. 简述在刑事诉讼中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的法定情形。
感谢pickstar提交
法理学(50分)
一、判断题 2分*5
1. 我国法律的地域效力范围是指法律效力及于制定机关所管辖的领域。
2. 就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关系而言,一个法律规范有可能包括在几个法律条文之中。
3. 根据二要素说,每一个法律规范人逻辑结构上讲都是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部分构成的。
4. 将法的本质归结为理性和正义的西方法学流派是分析法学派。
5. 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二、单选 2分*15
1. 违法行为的发生不是由行为者自由的意志,而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因而只能根据行为人行的环境和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来确定法律责任的有无和重轻。此种观点属于下列选项中的哪一种理论?A规范责任论B历史责任论C环境责任论D社会责任论
2. 在我国,国务院所属部委发布的各种行政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一般称为:A基本法律B行政法规C行政规章D行政政策。
3. 法的制定的程序即立法程序:A仅是制定新法的法律步骤B不包括修改旧法的步骤C不包括废除旧法的法律步骤D包括有关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或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定步骤和方式。
4. 判例法作为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存在于:A罗马法系B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C资本主义法系D普通法法系。
5. 由一个国家现行法律部门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在法学上称为:A立法体系B法学体系C法律体系D法系。
6. 在法律对人的效力方面,我国采取的原则是A属地主义和保护主义B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C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相结合D以属人主义为主,与属地主义和保护主义相结合。
7. 公司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A社会主义法的基础B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C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的基本原则D宪法的总的指导思想。
8. 在性质上看,法律关系是一种A物质关系B思想关系C生产关系D事实关系。
9. 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称为A法律事实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关系内容D法律关系。
10. 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与参与者意志无关的法律事实称为A法律行为B法律事件C法律原则D法律规范
11.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件》的行为属于A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D违纪行为。
12. 某著名法学家著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进行讲解、释义,这一解释属于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非正式解释D正式解释
13. 法学可以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业,这是从A法律类别这一角度所进行的划分B法律制定到实施这一角度的划分C法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这一角度所进行的划分;D认识论角度所进行的划分。
14.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A公安机关B监察机关C人民检察院D人民法院
15. 下列关于自由与法律的关系的说法,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用法律保障自由是保证自由不被滥用的需要B用法律保障自由不仅是宪法的使命,同时也是其他法律、法规的重要追求C自由需要法律的保障,但是法律并不以自由为目的D法律保障自由的重要机制是把自由法律化为权利。
三、简答题 10分
简述司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30分
一、判断题 2分*3
1. 行政法律规范可以出现在不同效力等级的规范性文件中
2. 行政委托中被委托人必须以委托人名义从事活动,其法律后果也由委托人承担。
3. 行政司法是指行政机关作为争议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按照司法程序审理特定民事争议或行政争议的活动。
二、单选 2分*5
1. 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行政规章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C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管理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2. 赶赴火场的消防队及其消防车辆、物资需要铁路和轮船运输时,铁路和船运部门应当优选载运。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A行政特权B行政受益权C获得社会协助权D先行处置权
3. 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是指A审判人员独立行使审判权B行政法庭作为一个整体独立行使审判权C合议许独立行使审判权D人民法院作为一个整体独立行使审判权
4. 行政相对方对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有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提出复议申请的,被申请复议的主体是A作出委托的行政机关B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组织C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组织的主管行政机关D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组织的上级机关
三、多选 2*4
1. 下列各项中,可以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是A乡、镇人民政府B公安派出所C街道办事处D公安局法制科
2. 公务员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包括A通报批评B赔偿损失C行政处分D行政处罚
3. 公安、城管、工商等行政部门联合实施的同一个行政行为,属于A单方行政行为B双方行政行为C多方行政行为D共同行政行为
4. 有权制定行政规章的行政机关包括 A国务院各部委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各部门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四、简答 6分
简述可诉性行政行为的特征。
刑法学 30分
一、判断 2分*3
1.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的原则具体体现为定罪上一律平等、量刑上一律平等和行刑上一律平等。
2. 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可以成为犯罪客体。
3. 危害结果作为危害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侵害的一种事实,必然具有多样性。
二、单选 2分*5
1. 下列关于犯罪对象和犯罪客体的区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犯罪客体决定犯罪的性质而犯罪对象未必B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而犯罪对象则仅仅是某些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C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D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而犯罪对象有时候则不是犯罪分类的基础。
2. 甲欲毒杀其妻子,就在妻子盛饭时往其碗内投入剧毒药,妻子在吃饭时吃一堑了孩子几口,结果母子均中毒死亡。在本案中,甲对其孩子死亡发生的心理态度属于 A明智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这样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B明智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这样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C追求一个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结果的发生D突发性的犯罪,不计后果,放任严重结果的发生。
3. 下面对过于自信的过失的描述正确的是 A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行危害社会的结果。B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必然发行危害社会的结果。C行为人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行危害社会的结果。D行为人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必然发行危害社会的结果。
4. 某司机在雨夜行车,从公路上一塑料驶过,压死睡在塑料布下的一个精神病人,本案属于 A疏忽大意的过失、构成犯罪B过于自信的过失、构成犯罪C精神病人的问题,不构成犯罪D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
5. 甲欲杀乙,用准备好的铁锤将乙击错,以为已致乙死亡而离去。后乙遇救 未死,这种情况不影响甲构成故意杀人罪,因为这属于事实认识错误中的 A客体错误B对象错误C行为实际性质的错误D因果关系的错误
三多选 2分*4
1. 特别自首成立的条件是A必须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他人的其他罪行B主体必须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C必须同时具有立功的表现D必须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的其他罪行。
2. 我国一般缓刑的适用条件是A犯罪分子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B犯罪分子必须不是累犯C犯罪分子必须有自首或立功的表现D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3. 无期徒刑的特点是A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并且羁押时间不能折抵刑期B剥夺自由是没有期限的C强迫参加劳动,接受教育改造D必须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4. 犯罪对象是指A具体要求的人和物B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人和物C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的人和物D刑法规定的人和物。
四简答题 6分
简述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
民诉与刑诉 40分
一、判断 2分*5
1. 公开审判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案件时,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案件外,审判全过程均应当向群众和社会公开。
2. 民事诉讼都是平等主体之间因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纠纷而提起的诉讼。
3.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般地域管辖是以被告所在地管辖为原则,以原告所在地管辖为例外。
4. 民事诉讼中的诉讼代表人只能从当事人中推选或人民法院在当事人中指定。
5. 在民事诉讼中,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属于无需证明的事实。
二、单选 2分*5
1.甲公司以乙公司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支付所拖欠的货款50万元,由于乙公司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在诉讼中,甲公司提供担保并申请人民法院对乙公司的两辆奔驰汽车采取保全措施。法院经调查发现乙公司在向银行贷款时已将这两辆汽车抵押给银行,这时人民法院A可对汽车采取保全措施,同时银行的优先权丧失B可对汽车采取保全措施,但是银行享有优先受偿权C可对汽车采取保全措施,但需要征得银行的同意D不能汽车彩取保全措施,因为该汽车已抵押给银行。
2.张老汉因儿子不尽赡养义务而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为其与儿子分家析产并责令儿子支付赡养费。一审法院经过审理判决其儿子向张老汉一次性支付赡养费2万元张老汉不服,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二审浡在再审过程中发生一审法律未进行分家析产,此时,二审法院应当A直接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审B依法查清事实后改判C根据自愿原则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张老汉就分家析产问题另行起诉D根据自愿原则调解,调解不成的,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审。
3.华龙公司与国胜公司货款纠纷一案,某市甲区人民法院审理判决后,华龙公司上诉,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最高人民法院发现已生效的判决在认定事实与适用法律方面确有错误,有权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或指令A甲区人民法院再审B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C甲区人民法院或者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D某市所在地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
4.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设备归属纠纷一案,经区人民法院、市中级人民法院两审终审后,判决甲公司败诉,但甲公司仍然拒绝履行交付义务,乙公司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丙公司向法院声称,该设备已在一个月前甲公司卖给了自己,并且自己已经预付了设备款。经查丙公司所述属实。人民法院应当A由院长批准,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B判决设备归丙公司所有C由扫行庭庭长批准,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D裁定驳回丙公司的执行异议。
5.原告与被告宅基地纠纷一案,法院由甲乙丙三名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并由丁担任书记员,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原告突然得知书记员丁是被告的表弟,于是申请丁回避,对此应当由谁决定A合议庭成员B审判长C院长D审判委员会
三、多选 2分*5
1. 我国民事案件合议庭的组成因案件审理程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审合议庭可以由审判员与联审员共同组成或由审判员组成B第二审合议庭只能由审判员组成C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D审理再审案件,如果原来是第二审的,由第一审法院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2. 民事诉讼中移送管辖应当符合的条件是A移送法院已经受理案件B移送法院对案件无管辖权C受移送法院同意案件的移送D受移送法院对案件有管辖权
3. 公民甲与其养子乙经常发生争吵,于是甲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与养 子乙的收养关系,经法院主持调解,双方和好。事后,如果一方当事人又起诉的,下列哪种情况人民法院应当受理A甲无新情况、新理由在6个月内又起诉的。B甲有新情况、新理由在6个月内又起诉的。C甲无新情况、新理由在6个月后又起诉的。D乙无新情况、新理由在6个月内又起诉的。
4. 在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的情形有A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的案件B被告人生理有缺陷或者是未成年人C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是未成年人D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的案件
5. 下列人员中,可以取保候审的是A应当逮捕而患 有严重疾病的犯罪嫌疑人B违反监视居住规定的嫌疑人C不应当被拘留的人D不能在二审期限内结案的被告人
四、简答 5分*2
1. 简述公示催告程序的主要环节。
2. 简述在刑事诉讼中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的法定情形。
感谢pickstar提交